红楼梦里,黛玉幼时,和尚预言,除非一辈子不见外人,不然总是不得长寿的。林翰林是爱女儿的,如果可能,他一准会约束女儿,一辈子不离自己左右。但他不能。小于的母亲也是爱女儿的,因此,她格外呵护女儿。用心固然良苦,但却未必符合人生的规律。
在美国,父母并不严厉控制孩子青春期的情感萌发,这是人类自然爱欲,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美,更不会严厉禁止孩子在青春期的男女交往,而更着重于跟孩子说清楚人生的每个阶段什么事更重要。比如以“老虎”伍兹(著名的高尔夫天王巨星球手)为例,他十二、三岁时,开始学着同伴抽烟喝啤酒交女友,父亲并没有严厉教训他,而是十分冷静地问他,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球手,你现在就必须牺牲这些没有多大意义的乐趣。老虎想通了,自觉自愿地改变了生活方式。
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围追堵截,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还会把问题恶化。少女也许只是希望与异性交往,感受与同性不同的相处之美,这离性行为、两情相悦都还很远,之所以会发生早恋或者过早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懵懂好奇。用粗暴武断的方式干涉,就象用手去堵塞大坝漏洞一样,挂一漏万而已。还不如早早跟孩子讲清楚:爱情就象是苹果,没到季节,如果去品尝,那肯定是酸的。而18岁后,孩子已经成年,无论是法律还是人情,都已经拥有了独立处理自己事务、情感的权利,家长依然可以提各种中肯的建议,却必须让孩子去独立面对、独立处置了。
如果到了这个份上,还武断地用经济制裁的方式制定“协议”,要求孩子不得恋爱,就属于“逆天行道”了。这一般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家长对爱情、对性讳莫如深的态度会不知不觉给孩子造成压力和阴影,让她隐然觉得这种事是罪恶,而非正常美好的人生体验。二是让孩子感情晚熟,情感发育滞后,到了该开花的年龄迟迟不解风情。而过了花期,家长再着急地人工催熟,人情事理,都有了畸形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