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阅读
3  4  
PDF 版
· 《新周刊》的十年
· 继续贩卖的观点
· 外交官的世界
· 世界有多远
· 图书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继续贩卖的观点
  文/大狗

  

  新周刊十周年了,这本杂志毫无遁意、盹意和钝意。十周年之际,其主脑封新城最中意两句话,一句是他自创的: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一句是王志纲的评价:一群人、一本杂志、一个时代、一个传奇。

  时代的体温在逐渐升高,因为全球变暖,还因为地球是平的,运动加快增加内热。王志纲的评价则被新周刊拿来做了另一本书(《口述史》)的标题。

  有人说“新周刊为什么好看?因为有四大主笔。”现在,这四大主笔并非“全聚德”,各奔前程,用点古意,可谓之“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最年轻的主笔令狐磊与最有姿色的主笔谢立各自有了新盟,最社会学家的主笔肖锋和最爱城市的主笔何树青则留守大本营,大有后半生的绝学与灵感也交由这本杂志去发挥或挥发之意。

  应该说,也只是《新周刊》,能画得了这个句号,想做成“永和大王”。把四大主笔的锦绣文章,集纳成册、温故知新,令新锐门的才子佳人、老派少壮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这四本书一出,长江将漂满烂笔头,黄河也会有人连夜倾倒废墨水的,没办法,文气、笔意、世界观、方法论横亘在那里,如一道旁人难以逾越的高智商门槛,恨只恨自己爹妈脑力不够激荡。

  《少数派》,肖锋(老拧)著。他的第一本社会学著作,是一种非常规的社会学手段下的产物,没有调查和采访,基本上不人云亦云,以富有洞察力的思考和解构的笔触使读者获得对当下的延伸阅读。意在揭示波澜壮阔的大众消费社会,十年来如何异化成少数人的玩物。

  《连城诀》,何树青著。他是城市症候群发作时的打包者,对城市具有超强对话能力以及独白能力的城市FANS和专家,至今未获任何城市的任何特殊津帖。密集的语速和诗意的发生并不冲突,这部《连城诀》是所有热爱城市的人将会引用的:这本书怎么说怎么说……与此同时,所有立志于讨论城市话题的意见分子将不得不面对这种时刻:你既无法回避它,也无法完全超越它。

  《杂志癖》,令狐磊著。一次优雅而极简的杂志旅行,它所赋予的那些杂志的新的洞见和光泽,是令那些老牌级的杂志人略略脸红的,假如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复活或再生产的话。令狐对杂志充满过度阐释的心机,致使它成为一门显学。在这样一册杂志博物馆中,趣味始终在迁移,而口感始终如一。杂志为阅己者容,对杂志的好感也是一种终生不渝(愈)的残疾。

  《私享家》,绮色佳(谢立)著。风韵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私享家亦如是。自私而又享受而又成专家者,是物质社会的瑜珈教练。谢立的文笔较之苏丝黄如何?我没比较过,两者内容相近否?我亦未追查过。但,大约是新时期的古典作祟主义加后现代装紧主义的双峰对峙之作吧。大可以作猴急状观。

  以上四本书,构成的“新周刊十周年个人文丛”,有一个共通点,即对观点的贩卖。这四人就像是四个观点供应商,分别代表了四个领域的创意源和水笼头:社会学的、城市的、杂志的、物质的。甚至可以把他们的读者群假想一下:肖锋是卖思想的,给那些思想同道和企业家;何树青是卖城市观的,市长必看;令狐磊是卖杂志见地的,这时代人人都爱看杂志;谢立是卖物质的气质的,这个小资玩不了,得中产。

  有人算过一笔帐:《新周刊》十年,每期贩卖一个观点,全年24期,十年就是240期。按广告平均算下来,一个观点保守估计也价值100万。这还不包括类似于“飘一代”、“她世纪”、“第四城”、“体验之都”等著名概念的外延和间接价值。回过头来望一眼,这四本书的含金量可真不少。

  新周刊不怕人家偷它的创意。前一阵,《时代》周刊突然生起向《经济学人》学习之意,学习《经济学人》每期一个封面观点而不是封面故事。其本源想法是:事件报道已山穷水尽;观点报道正方兴未艾。潜台词是:观点报道才是杂志的正事。

  如何报道及贩卖观点,我捉摸着,《新周刊》一定想告诉《时代》的是:十年前我们就开始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