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谁啊?”很多人说。
现在,你不认识他不怪你,但是,几天后,你想不认识他,恐怕有点难——
5月,他将捐款1000万美元给浙江大学,共同创办一个名为“国际创新研究院”的研究中心,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与产业化。
此前,就在3月15日,国际通信巨头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商用网络会议服务提供商美国网讯(WebEx,WEBX.NASDAQ)。现年59岁的朱敏,正是网讯的创始人及前任总裁。
推开朱敏位于杭州教工路的办公室,没有看到想象中摆在醒目位置的大办公桌,一个穿着深色格子衬衫的人从墙边走了过来,满脸礼貌的笑容,伸出手:“朱敏。你好!”
“办公桌放在中间太像老板,我不习惯。我喜欢在墙边,就像现在这样。”他解释道。
从朱敏的脸上,依稀还能看出他做了7年农民的痕迹:皮肤黝黑,棱角分明,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很深,会随着他的笑声挤到一起,带着那么点沧桑。
事实上,从农民到网讯创始人,这个曾经让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心悦诚服地说出“Min,我打不过你”的宁波人,他的前半生,更具传奇色彩——
(上接B1版)
七年插队生活
用舟山带鱼换回甘肃铜
1969年,还在宁波上高二的朱敏跟那些同样年少青春的人一起,被送到边远农村“接受教育、扎根农村”。“虽然二十多岁了,但是因为一直在城市生活,我干农活的能力跟农村那些同龄人当然没法比。”朱敏回忆道,“所以,虽然我人高马大,但通常都是跟那些比我矮一个头的小孩子一起上工。别的干不了,就跟小孩一起爬树摘果子,耙地,推草垛。你肯定没做过这些事情吧?我给你画出来你就知道了。”
他很快站起身,走到一块宣传板前,拿起红笔,很麻利地画起了当年他耙地用的耙,还一边笑一边学牛拉耙的样子,完全不像一个已近六旬、刚刚让别人花32亿美元买下自己公司的人。
“我就想,我不能总跟别人一样这么死干,况且我也干不过别人。”后来,朱敏与人一起成立了一家社队企业,生产各种零部件。“那时候缝纫机很流行,我们就去承包上海一些公司的活,做些螺丝钉等配件。活是揽下来了,可是我们既不懂技术,又没有材料,怎么办呢?”
朱敏的坚韧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他听说上海有一些是因为个人问题被缝纫机厂开除的技术工人,他就亲自到上海找。“我想,这些人肯定知道一些制造技术。我就说服他们跟我回村子里,指导我们。”
人找到了,材料呢?“当时,物资都是国家的,根本没人会卖给我们。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生产一个零件,要用铜,有人告诉我甘肃有一个铜矿,我就赶紧带了几个人去甘肃找,矿是找到了,可是人家不肯卖。幸好,那边有很多人是从上海过去的,还可以套点近乎。我就问他们,‘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我们帮你们带,你们换点铜给我们就好。’结果,他们说他们想吃鱼,还要带鱼。我立马让人到舟山去买带鱼,用冰冻上带到甘肃。后来,矿上就贴出海报了:今天有带鱼,谁想吃带鱼就来加班。加班没有工资,就给带鱼。就这样,拿到了他们利用周末专门给我们生产的铜。”
干了一年建筑工
“空手套回”第一间房子
插队下乡的第二年,朱敏就跟一起下乡的同学结了婚,同年底,有了第一个孩子。
1976年,眼见着儿子已经6岁,马上要上小学,朱敏发愁了:我不能把孩子耽误了。
于是他申请回城。又因为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申请得到了批准,做了7年地地道道农民的朱敏终于回到了城里。不过,因为“还要接受再教育”,他成了宁波机械局建筑队的一名建筑工人。
“我做的是最初级的力气活:把沙和水泥拌匀,然后用两只大桶把沙和水泥拎到楼上。那时候没有升降机,都是要自己顺着架子一步步走上去的。力气小些的人,怎么可能干得了?”
回城时,朱敏已经是一家四口之主了(1974年,他有了第二个孩子)。没有地方住是最大的问题。
“有一天,我看到一块空地,据说原来是一个华侨的房子,现在没有人住了,四面围墙都塌了,就剩下中间一个破旧的凉亭。我当时就心动了,找到一个老太太,据说认识原来的房主,关系还很不错。结果人家看我五大三粗的,不同意,什么都没说就把我赶出来了。我不死心,就让我太太再去,结果人家可能看我太太文文气气的,也挺漂亮,就答应450块卖给我们。”
可是,当时他根本没钱,更别说450块了。朱敏借了500块钱买下地,把那间破旧的亭子拆掉,把上面的木头柱子什么的卖了,结果光这就卖了500块。那块地一共有64平方米,朱敏盖了两间房,其中一间卖给了别人。“盖房子总共花了500块,其中一间刚好卖了500块,就等于说我白白赚了一间房子,还多了50块钱。”
尽管是在回忆,他还是忍不住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找宁波城里的空地和老房子,我想把它们全部买下来,然后盖好房子再卖给别人。要不是后来要考大学了,说不定我就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商了呢。”
两个孩子的爸高考
复习嗑掉几十斤瓜子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本来没什么想法,但是一看到报纸马上坐不住了。上大学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觉得我不能放弃。我太太二话没说就支持我,还有我妈妈,也很支持我。”
那时候,朱敏白天到建筑队上班,下了班回家复习高考科目。“一开始看不进书,我就买来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看书。这样反而能静下心来,而且也能记住。每天就这样,边嗑瓜子边复习,通常都要到深夜十一二点。第二天还得六七点钟就起床上班。是很累,那完全是咬着牙下来的。那段时间,光瓜子,我估计也嗑掉好几十斤了。”
高考完,朱敏继续回建筑队上班。发榜那天,他正在房顶上吊钢梁。“一个同事在下面喊,‘朱敏,你被录取了。’我心里很激动,但是脸上却什
么表情都没有,我害怕万一我表现得很高兴很得意的样子,建筑队里的书记不让我去上。”
事实是,他顺利进了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制造系。“选这个专业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我们住的地方对面就是宁波的拖拉机厂。我每天都看到那栋楼房里穿着白大褂的设计人员。我一直很羡慕他们,当时就想:以后只要能跟他们一样穿着白大褂在楼上走来走去就好了。”
36岁留学美国斯坦福
电脑盲拿到IBM职位
事与愿违。朱敏大学毕业回宁波,发现拖拉机厂已经很少生产拖拉机了。他被分配进了冰箱厂。
因为是大学毕业生,厂里人都很尊敬朱敏。“但是我发现,他们看我的眼神总是既高兴,又难受。过了几个月我明白了:加工资和分房子的名额是有限的,很多人可能干了很多年好不容易盼到分房子,结果我去了,他们可能就会因为我分不到房子。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我觉得那是要踩着别人才能往上爬的。我觉得我不能呆在那,我得找一个更加适合我的地方。于是我想到了考研。”
1982年,34岁的朱敏重新回到了学校,这次的身份是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代培的管理学硕士。两年后,他被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边打工边学习。“我在外面找了个替人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房子,我帮他修修水龙头收收房租。作为报酬,房东免费提供一套房子给我住。”
斯坦福的学习生活让朱敏大开眼界,但同时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在美国,找工作读书,懂电脑是必须的,这对快40岁、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朱敏,无疑是个挑战。
“那年夏天我在学校教室走廊看到一则IBM急聘高级电脑工程师的消息,我很感兴趣,那是我梦想中的工作,但我对电脑一窍不通。所以我每次都只敢看看,从来不敢敲开那扇门。”朱敏脸部表情很丰富,好像在重演每一件事,“结果3个月过去了,那则告示还是原封不动贴在那。”
既然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干嘛不试试看?朱敏敲开了负责这个项目的教授的办公室,哪知道,门一打开,教授看到他就笑了:“就等你了,你怎么不早点来?这个项目就由你来负责。”
“他提也没提我懂不懂电脑的问题。到IBM以后也是一样,谁也没问我懂不懂电脑。我想,他们肯定理所当然地认为像我这样到斯坦福的第一年就把所有博士课程学完了,平均成绩在A以上,一半还是A+的人一定是懂得操作电脑的。”
“我也不敢问别人,怕露馅,好在我儿子是读电脑专业的,晚上我就回家问他。”说到儿子,朱敏充满了自豪:14岁考上了清华大学少儿班,后来进入斯坦福大学,20岁从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就这样他在儿子的帮助下,终于把IBM的研究课题解决了。
与微软三次较量
让比尔·盖茨心悦诚服
朱敏说过,留学之后,人生才真正发生了巨变。“我感觉我的人生从那会开始变得顺利,一直顺利到现在。”
1990年,朱敏创办了Future Labs软件公司,随后在1996年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顺利出售;1996年再次创办了专注网络会议服务的软件公司WebEx,这一次,他们跟微软抢起了客户。
“我们跟微软之间打过‘三大战役’。”朱敏回忆着,“过程长达十余年。第一次是跟微软推出的Netmeeting打,这一次我们输了,不得已把公司卖掉了,后来又买了回来;第二次是我们重新开发了技术和商业模式,1999年开始还是跟Netmeeting打,这一次我们赢了,直到把Netmeeting打消失了;第三次是2002年微软收购了Placeware之后,我们仍在竞争,到今天为止,网讯的市场占有率是64%,Placeware的市场占有率在14%左右。”
跟Netmeeting的第二次“战役”中,朱敏他们几乎抢走了Netmeeting最好的客户,比如微软的邻居波音公司。“我知道微软和波音关系很好,于是,我们去和波音谈,Netmeeting是免费的,但你运营它要多少后期投入?他们说,一年费用大概是两三百万美金。于是我就说,我卖给你100万美金,所有相关服务都由我们做。刚开始时,波音同意公司外部用网讯,公司内部用Netmeeting。结果,波音发现网讯的效果不错,因为全球供应商组装速度增快,其整体飞机设计几乎快了一年。就这样,微软最好的客户被我们抢了过来。最后微软自己也开始使用网讯的软件和服务。2002年,微软停掉了Netmeeting业务。再后来,通用汽车等都开始陆续用网讯的产品了。”
就连比尔·盖茨都心悦诚服了,还特意找到朱敏,问他到底是靠什么打败了自己。“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我们是直接依照客户的需求研制产品,所以能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要求吧。”朱敏说得很坦白。
在美国呆了21年
用的一直是中国护照
2005年5月份,在美国呆了20多年的朱敏回国创业。
“在美国这么多年,我来来去去一直还拿的是中国护照。”朱敏说,“说起来,那还是在十几年前,我作为公司老总从美国去新加坡做交流。结果,过海关的时候,我们几个拿着美国护照的副总很快过去了,我却因为拿着中国护照,被人拦在那里左右盘问了近一个小时。我当时特别生气。我相信总有一天,拿中国护照会跟拿美国护照一样。我就坚持拿中国护照了。”
最近,朱敏的行程排得特别满。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5月份他要捐款1000万美元,在浙江大学建“国际创新研究院”。
“我们会在浙大110周年校庆的时候搞一个大型的成立大会,还要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