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4个小时的电影。4个小时的时间意味着什么?不妥协!因为这样的一部影片在电影院里一天只能放3场,这意味着票房不可能高,甚至影院可能都不放映。但杨德昌固执地用了四个小时来讲一个故事。
四个小时的电影人们一般都是冠以史诗的名字,可此片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事情,4个小时让一切很自然地发生,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漫长又短暂,突如其来的青春会燃烧掉我们所有的一切。
又是一场青春残酷物语。是一些动荡时代的青春身影。他们当中,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将青春走完,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实现自己艰难的初恋,实现父辈殷切的期待……
满眼望去,更多的是夭折的生命,夭折的理想,夭折的善意,夭折的单相思……
然而,大家就是这么长大的,还有人会这么长大,人们似乎只会这么长大。
影片的英文名字《Brighter Summer Day》是猫王的一首歌,片中的青春连同这首歌所描绘的青春一同被丢进了垃圾桶……
这似乎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后话,让我们看到那些少年“长大成人”继续遭遇的悲剧。麻将桌支起来,围坐开打,竟渐渐露出狰狞残酷的面目来,以人为牌,勾心斗角,欺诈利用,直至血肉相搏,生命尊严作了筹码。这一局麻将,岂止搭上了几条人命?从一个局外人的眼里才能看见的它的残酷和荒谬,那些起初以为一切皆在掌握中的人,旁若无人地坐下来,洗牌,摸牌,开打,结果却发现没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这个世界的麻将游戏,冷冷地戏弄着每一个人,自以为玩得最溜的人,最后会伤得最深。
《一一》这个电影名是台湾的昵称,就如戏中人物的名字,弟弟叫“洋洋”、姐姐叫“婷婷”、妈妈叫“明明”一样亲切。英文片名叫A One and A Two,这是爵士乐手在开始演奏之前用来定节奏时默念的话。用杨德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紧随其后的故事并不是紧张、焦虑的,生活就应该像爵士乐的曲调一样。整部影片就像一首叙情诗,慢慢糅和着生活的各种状态浓缩而成的一部独立清醒,非常柔软却又无比苍凉的写实电影。
他探讨人与人的关系,探讨人在社会里的价值。他深入了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描绘了每一个人面对生活时的形态和表情。
而当你力表平静地接受着片中的一切时,眼泪却会在那个7岁的小孩“洋洋”在追悼会上给外婆念日记时有如泉涌而自己却没有发觉。
他最后是这样说的:“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讲你老了,我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是的,我们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