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总是和美丽有关,也与女人有关,于是很多片子中总是会用上这样一件不可缺少的道具或者点缀物,这个夏天除了香水还有和香水有关的电影。
人可以在伟大之前、恐惧之前、赞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和呼吸同在。
前不久,一部并不那么大制作的电影却赢得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甚至有人称作是惊人之作,而这部片子与香水有关,与美有关,也与人性有关。除了感官上的刺激也带给了所有人心灵上的悸动,电影就叫《香水》。
其实,人类的嗅觉在离开远古蛮荒之后确实退化近乎殆尽,或者说,只剩非常基础的功能,毫无远距离的侦测作用,但是这就像《香水》(Perfume: A Story of Murderer)原著中所说的,“人可以在伟大之前、恐惧之前、赞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和呼吸同在,人若是要活下去就无法拒绝味道,味道直接渗进人心,决定欲、爱、恨。主宰味道的人就主宰了人的内心。”这部电影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人,他就是《香水》的男主角: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Jean-Baptiste Grenouille)。
《香水》之主角,完美香水缔造者
主人公格雷诺耶背离了读者或者观众对一个主要人物的所有预期,在他身上既不承载作者的理想,也不背负作者的反思,甚至以“Murderer”(杀手)作为标签却不让人在看完觉得惊悚,没有惶恐。影片后半段,他的行为渐渐失控而且疯狂,越来越多的美丽少女被残忍杀害,那种叫做油脂分离法的精华萃取使得这些女人的死似乎成为艺术的必然。他用油脂抹上所有女人的身上的时候,看起来跟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样的圣洁,他认真得像个孩子在玩他的一个最挚爱的游戏一样的纯洁,你看到的只是用地狱在描写天堂,用肮脏在描写纯洁,用恐怖去叙述浪漫。
作为新人出演格雷诺耶一角的,出生于1980年的英国新秀班维萧(BEN WHISHAW),兼有魅力与神秘感,在与饰演调香师鲍迪尔的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对手戏中,对角色的理解甚至比金奖影帝还要到位,而仅有16岁的瑞秋哈伍德实在是很美,就像一只永远想飞走的蝴蝶一样。
《香水》之美女,那些红发女孩子
主角是个天才,他能轻易地辨认并熟记上万种味道,并由此清晰地勾勒出世界具体或抽象的图样,也因此让他在马雷街加工黄李子的红发少女身上发掘到能引发精神最初狂喜的体香,并把她杀死来把那气味占为己有。于是他获取香味的征途由此开始,每一个红发少女,都是精美绝伦的,也是他完成香水的重要转折点。
代替马雷街少女成为其新缪斯的红发少女罗拉突如其来的体香也被称作“似乎是上帝对他的恩赐”,格雷诺耶往后的谋杀也似乎越来越浪漫,他犯下的罪反而一再反衬出他的纯真和他作为最伟大的香水专家的重要性。
第三个红发少女同样是有决定性的意义,那是他最后一瓶香水,也就是关系到整个故事的完美收场,香水也由这个少女最终得到诞生。
《香水》之产品,电影之外的香水
这部电影上映后,有报道称这也带动了相关衍生市场。最近,调香师Christopher Laudamiel与Christophe Hornetz还根据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嗅觉描述,配制了15瓶香水组合“Le Parfum”助兴,由近年主攻香水事业的Thierry Mugler时装屋限量发售,每套700美金。其中14瓶味道用来表达爱情、贞操、生命、热忱、财富、性欲……不少香味的“惊悚”程度实不亚于电影情节。而第15瓶Aura(气氛),是14瓶元素的合成,能独立存在,更能交织强调,突破传统的“前调、中韵、余味”框架,手法之大胆诡异,留下史无前例的嗅觉烙印。当然,有人热爱,也有人调头就走。
另外,在伦敦也有仿效电影中的裸体。The Perfume Shop举办了一场裸体香水时装展,模特们全身仅“穿”香水走天桥,观众戴上眼罩,让鼻子充分发挥想像力,不过席间却频频有人忍不住偷窥,饱览春色。 看来电影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那几瓶香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