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是小松左京于1973年3月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同年年底,同名的电影放映了。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在当时获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如果说1973年旧版的《日本沉没》带给人一种“如果死亡明天来临”的哲理思考,那么新版大概只是一场俊男美女的英雄秀。对本片最初很是期待,不仅仅是因为它在上个世纪的风光,更是想感受一下灾难片中人群死时的无助和恐慌,结果无比失望。总会把它与《后天》相比,但又觉得无法相提并论。似乎在好莱坞的影响之下,亚洲的电影也越来越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至上,以致于快要担不起这种古老的东方式命题了。
亚洲大片何日能壮大?
【班长发言】
此片只能沦为平庸之作。剧情毫无新意,人物也是极为常规的,造不成任何感动的效应。到底现在不是30年前啦,同样的把戏哄不了现在的观众们。
日本人的末日情节总是能拿出来做很多戏。因为地震海啸将引发火山喷发,日本将在一年内全部沉没。故事够劲,当然演员班底也是没话说,但是怎么就成了这么一部看起来软绵绵昏沉沉的灾难片呢?
男女感情戏搅了大局。作为灾难片,这片子似乎把男女主角的感情强调得太拖沓了,你长我短来来去去,再磨下去日本都沉没了。以至于最后比较精彩的拯救时间变得很仓促。再说一下男主角要去送死前的离别场景。屋顶机场,火山灰漫天,女主角驾铁骑不远万里来和男主相拥而别,你也不学学美国人那种立定凝望的风情,竟然强忍住悲伤就毅然头也不回驾铁骑回程了!而男主角也无比慷慨地登上飞机开赴大海,为大家舍小家义无反顾地登上那条注定毁灭的破潜艇。如此种种简直就让我产生他不是为拯救正在下沉的日本,而是要去当垂死挣扎的神风特攻队的错觉。唉,怎么就感觉不到他们爱情的美好呢?
新版的《日本沉没》,无非是一场不怎么灿烂和华丽的偶像灾难秀罢了。
何况,连富士山都没喷发……
【小班讨论】
参与成员:冰人(女 学生)、KK(女 学生)、海伦(女 职员)
班长:失望啊失望……
KK:没错。这是去年的片子,现在才审批上映,我开始在想不会是因为电影名字取得好吧。其实我就是因为这个才去捧场的。电影其实真一般,从美国的灾难片里随便拿一本出来都能把它比下去。
冰人:我是没抱什么大期待去看《日本沉没》的,果然也没给我什么惊喜。
海伦:虽然比不上《后天》来得特效精彩,但想想这部1973年的片子可以拍出这样的水平也还不错的。
班长:啊啊啊,这位同学,这是2006年的片子啊。是翻拍了1973的版本。你不会一直当它是73年的看吧……06的制作班底要在一旁默默哭泣了。
KK:真没什么特色,电脑特技制作不如《后天》来得震撼人心,海啸、火山喷发、地震都很常见。爱情故事远远不如《泰坦尼克》来得美丽动人,没啥曲折情节就一个吻一个拥抱。亲情也没《海神号》来得伟大无私……那个,好像没什么亲情……
班长:这个排比说得好。
KK:只有海底一排炸弹爆炸的场面比较有趣点。
冰人:不过里面的音乐还是蛮好听,就是男女主角生死别时的那首。
海伦:火山崩裂、岩浆喷发、城市变成废墟、人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天!这样的画面如果发生在现实真是太可怕了。
班长:都叫天了,发现海伦的感觉跟我们有偏差哈哈。
KK:其实也是有好的地方的。里面那个谁为了国家安全牺牲自我,还有个谁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求人,好像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有极高的精神境界,为国为民坚持战斗永不放弃,这是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的。
冰人:在危难当头,也凸显了人性的自私面,官员的丑陋面,不过不正是靠这些来衬托那些英雄的伟大吗?
海伦:虽然一直对日本及其政府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但日本人自身的超前忧患意识和对人生命的深刻反思,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
班长:大家都不自觉地提升高度了啊。厉害。
冰人:要看到人家的长处嘛。日本沉没也许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预言,但对这个民族常存的忧患意识是非常赞许的。除了自然界的不可避免的因素以外,日本人对本民族在世界中的角色同样抱有忧患之意,这恐怕便是日本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吧!
班长:来,还有谁要深度发言的。
KK:总得来说,日本人不擅长拍这种类型的片子,能有这程度已经不错了。
班长:你们都是宽容的人啊。OK,就这样。
感谢庆春电影大世界提供小班地点
地址:庆春路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