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校园像花园,不大,却精致,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一道风景。月亮湖边励志亭旁,红鱼尾尾,杨柳抚堤,道路两旁满是硕大常青的香泡树,春季开花,夏天结果,秋季收获,寓意着这里的学生,青春、坚韧,刻苦学习三载,收获自己的硕果。
走进杭州市第九中学,满眼皆绿,常青的香泡树道旁迎客,正值深秋,金黄色的果实坠满枝头,整个校园顿时热闹起来了。杭九中创建于1932年,前身是“杭州树范中学”,是杭城东部中心唯一一所浙江省重点高中,近几年教学质量飞速提升,今年高考上线率为100%,前三批本科率已经达到86.55%,学校连续被评为“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卫生先进单位”和“人民满意学校”。校长刘洪法是2001年来到九中任职的,看着九中逐渐成长为省二级重点中学里的佼佼者,刘校长有着很多教学心得。
办学愿景承载的愿望与实现
金:刘校长您好,能否介绍一下九中的办学理念?
刘: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学校在2005年正式确定了我校的办学愿景,即“让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希望的阳光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简称“蓝天、阳光、快乐”。一直实施至今,并且有着良好的效果,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金:此项办学愿景的产生出于怎么样的目的?
刘:众所周知,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是现代教学的重点,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家庭教育严重失衡无疑是最大的。教育学生,家庭与学校有着自然和谐的分工,家庭厚德,学校育才。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人的品德形成所起的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远不是学校所能替代的,相反,学校在育才方面同样有着父母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遗憾的是,这种自然和谐的分工已经被打破,家庭教育“失位”和“错位”的现象已相当严重。“失位”体现在有的父母逐渐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单亲家庭”、“疑似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甚至“无亲家庭”的比例急剧上升,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家庭的学生很少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空巢家庭”、“隔代抚养”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真空。“错位”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已从“德才兼备”转移到“更重学习成绩”上来。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期望过高。父亲刚毅坚强和母亲平和善良的那种刚柔相济的传统家教结构正在散架,随之而来的,学生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物,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思想拘谨,心灵扭曲,压力过大,厌学、逃学,沉湎网吧,结交不良朋友。面对这些,学校教育在恪守应尽职责的同时,必须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补位。
其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与“有良知的社会成员”。今天,我们谈论品质教育,不应该离开“培养成长中的孩子”这一“未来社会”的最终利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学校提出了“蓝天、阳光、快乐”的办学愿景,就是希望进我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健康成长的必需的公平环境与和谐氛围,保证学校在“无法重复和无法返工”的事业中有一个正确的指向,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期待的善人。
教育归属服务业,学生和家长是教育市场的消费者,学校是服务机构,教师是服务者。我们提出“蓝天、阳光、快乐”的办学愿景,就是要展现我校的这种诚意。要使学生在蓝天阳光中快乐成长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在观念、态度、行为、方法上进行彻底革新,以营造实现办学愿景的氛围。“师道尊严”的观念要消除,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要摒弃,课程内容要跟上时代步伐,评价方式要灵活转身,尊重个性,心灵交流,让学生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去收获快乐。
金:办学愿景的三句话有着怎么样的内涵,并且怎么样来实现这些目标?
刘:“让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即呼唤“师德公平”,要实现它,我们要在三方面努力:第一,我们要像“苍生大医”行医一样,师者父母心,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融。第二,我们对学生要展现蓝天般的胸怀,教学时倾尽知识积累;我们还要具有蓝天般的意志,教育学生不畏惧险难、昼夜、寒暑、饥渴和疲劳。第三,严于律己,自觉维护“教育蓝天”的纯洁。
“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希望的阳光里”诉求“回归人本”,主要体现师爱的根本。从教师出发,一是教师要提高思想境界,从心底里真正热爱学生。二是要理解和关怀学生,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学生的一切,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学生,优点诚可贵,缺点也可爱。三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四是要不断赏识和激励学生。老师要像欣赏自我那样欣赏自己的学生,通过目标激励、典型激励、信任激励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旨在提高校园生活质量。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家长和教师期望太高,学生终日在书山题海中打转,看不到尽头,辨不清方向,很苦很累,没有快乐可言。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除了期待大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外,我校应有所作为。设立“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的办学愿景的目的就是希望我校的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提高他们在学校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三好学生”比不过“阳光学子”
金:为了实现这样的办学愿景,学校通过了哪些途径?
刘:为实现和共享品质教育,我们必须真正坚持“德育为先”的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去开发人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赋予新的“学生观”。为体现这一点,我校积极开展“阳光学子”的评选活动。我们九中最高级别的奖项是“阳光学子”,而非传统的“三好学生”。
金:“阳光学子”的评选应该是学校的特色之一吧,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刘:这是去年由我校推出的评奖项目,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三好学生”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入选,这就圈定了固定的几个学生,造成大部分的同学争取奖励的积极性不高。我校从去年开始推出了首届“阳光学子”的评选,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特长设立了:爱心学子、孝心学子、勤奋学子、自强学子、勇敢学子、健康学子、艺术学子、环保学子、诚信学子和创新学子这样十个项目。在开学的时候进行倡导和宣传,由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去努力争取和推荐自己,在期末的时候评选出班级、年级和校级的“阳光学子”,予以隆重表彰。这种为学生特长设立,由学生自己努力争取的奖项大大鼓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阳光学子”目前已经成为了我校的特色项目,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学导师”让学生的心更贴近老师
金:除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对教职员工是否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
刘:有的,我校今年新推出了“学生成长导师制”。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家庭背景截然不同,导致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有相当落差,而班主任通常只能关心到大众,不能够细致到个体;只能关心到学生的成绩,不能细致到学生的心理。另外,现在实施的新课改提出了“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光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或只依赖班主任是不能完成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德育导师制应运而生。因此,我们规定了除班主任外的所有老师包括校领导,通过师生之间的双项选择,每人带十几名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一直关照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以保证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该制度实行以来,颇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大家的距离也变得更近。
校园绿化,营造清新学习环境
金:走进校园可以感觉到绿化很细致,植被非常漂亮,据说2003年学校投入了150万元对校园进行绿化和景观布局,这样的做法在其他学校是比较少见的。学校这样做是为了营造怎样的学习环境?
刘:学校的地理位置不错,但是占地面积有限,在不大的环境里尤其应该将景观细致化。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心情和效果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理想的学府都有着优雅别致的校园特色。为了给我校学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我们特别请了浙江大学风景设计学院的教授前来设计了多处校园景观,像励志亭、月亮湖、荷花、游鱼等,营造了“鱼儿在小溪游玩憩息,鸟儿在枝头作巢鸣叫,音乐迎送学生进出知识殿堂,鲜花伴随学生历经春夏秋冬”的意境。道路两旁的香泡树也是我校独有的,它常青,它的开花结果过程也是一种象征和启迪。
在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我特地围绕校园走了一圈。路过教学楼,看到窗里学生书声琅琅,窗外绿树果实怡人。标准而漂亮的操场、正在建造中的体育馆,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