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21版:泛阅读
3  4  
PDF 版
· 性描写太多?我只是忠于事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孽债》继续 叶辛回应质疑
性描写太多?我只是忠于事实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1995年,影响我们最大的电视剧,应该就是《孽债》。从西双版纳结伴来到上海寻找亲身父母的五个孩子的故事,让男女老少都动容了。

  小说在孩子们坐上开往西双版纳的火车时定格,在《孽债》小说问世的十六年后,叶辛推出了《孽债》的续集。

  小美女美霞“红颜薄命”

  天仙一般美丽善良的沈美霞、淘气老惹是生非的盛天华、敏感懂事却命运多舛的梁思凡、有一大家子和蔼长辈的卢晓峰、很有想法且独立的吴永辉。《孽债Ⅰ》不单让我们为这五个可爱的孩子潸然泪下,还掀起了一股对知青的关注。

  1993年《孽债Ⅰ》出版,1995年同名电视剧播出,那个时候,无论是谁,碰到叶辛就讲,你趁热打铁,快点把续集写出来,我们都等着看!甚至有影视公司的人找上门来,把剧本大纲都写好了,一有本子,他们就开拍。但叶辛没有提笔,他在等。

  叶辛说,五个孩子刚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生活,突然之间,又要表现他们长大了的生活,这样的反差似乎是太大了。

  “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追求些什么?他们如今的生活现状,和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些什么不同?理想有什么不同?对待人生、对待世界有什么不同?”

  他对知青子女的关注一刻都没有停过。报纸、杂志上讲述的知青子女的生活、座谈会里读者的故事、知青子女登门拜访讲述的坎坷经历。叶辛的脑子里渐渐有了这五个孩子未来的雏形。

  “四个男孩子的命运已经有着落了。美霞的故事还没有着落。”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叶辛这样讲起他的思路:“在《孽债Ⅰ》中,美霞始终是最突出的。她长得漂亮,中国传统有种说法‘红颜薄命’,我希望她的‘薄命’是和今天的时代合拍的,她可能会在恋爱、婚姻、家庭上有一些不幸。”

  “小说,是从‘小处’着眼。我也喜欢这样,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或者说是从细微处来展现时代的演变和时代的风云。这几年,全国都很关注反腐败的事情。但如果你要叫我这五个孩子去反腐败是很不现实的。去年的一件事情突然让我意识到美霞的‘红颜薄命’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所以我就写了她对象的家庭。整条线就顺了。美霞的故事也出来了。”

  

  

  儿子很喜欢看

  《孽债》被称为伤痕文学、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品,叶辛写这本书,源于他在贵州长达十年半的知青生活。

  《孽债Ⅱ》,知青父辈们已经成为布景,五个孩子走到前台来,他们长大成人,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叶辛写的是五个年轻人各自和彼此相连的生活。

  这个时候,美霞变成了美女加才女,却遇人不淑;天华成了“杀人嫌疑犯”,亡命天涯;思凡车祸后双腿残疾,却成了富翁;晓峰是绝对的上海好男儿,却总是为妻子和岳母的矛盾头大;永辉的小生意越做越大,但却找不到女朋友。

  “有读者跟我说,《孽债Ⅱ》中最有光彩的是天华。其实我是按照每个人的性格发展来写的,命运发展促成了他的命运只能是这个样子。他有光彩就有光彩,没有光彩也没有办法。”

  遭遇突如其来重大变故的天华是成长最快的一个,这也许是他成为叶辛最喜欢的人物的原因。“一个调皮捣蛋出了事的人,原先构思,我会把他推得很远,甚至让他做很坏的事情,当我顺着他的个性写下来的时候,他坏不了了,按照他性格的自然发展来了。”

  作为最亲近的读者,同为知青子女的儿子的读后感是,“他不大多说,只说了一句,好的,他喜欢看的。”

  至于还会不会再有续集,叶辛说,过三四年吧,还会写,不一定是这五个孩子,也许他们还会有故事,但只是后景上的人物了。

  

  

  性描写太多?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嘛

  《孽债Ⅱ》给人的一个挺大感觉是:性描写有点多。五个孩子和另一半,再延伸开来,有不少文字。

  对此,叶辛这样解释:“《孽债Ⅰ》里面也有这方面的描写,但写的是知青本身的,不多,影视剧里面更不能表现。但是《孽债Ⅱ》里,这些孩子都二十六七岁了,如果一点都不写那不是太干净了?不像他们的生活嘛。我记得前几年我在北京开会,北京大学让我过去演讲,演讲完了晚上在校园里散步,校园里的男男女女,都是当代大学生,他们都做得很大胆的,上海也这样。你想,生活是这个样子,我写的没有,那读者不是会说,那假得很嘛!况且他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恋爱、婚姻,当然要有这方面的表达。”

  叶辛又笑笑说,“这一点你也可以写写,不然人家会误解我。”

  

  

  电视剧原班人马重聚不大可能

  有了小说,电视剧的改编就被无数影视公司来抢。叶辛说,全国已经有三十多家影视机构找上门来。但因为是发生在上海的故事,他希望把改编权留在上海。

  “电视剧基本上有一个眉目了。第一,肯定会留在上海;第二,我们会在春节前后把明确的意向告诉大家。改编剧本,我会参与。”

  至于原班人马再聚首重演,似乎已经不大可能。五个小演员中,叶辛和美霞的扮演者董蓉蓉一直有联系。“她读了下部,感受很深,很希望能继续演。她觉得我把美霞写得满可怜的。她演了《孽债》后一直比较顺,高中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念书。我就让她多读读,体验体验才能演好。”而其他四个男孩子,都没有做演员,叶辛一直有听说他们的近况,谁在哪个单位做职员,谁现在长大了有点发福。

  

  

  新小说《身份》

  在当代作家里,叶辛是很勤奋的一个。自1977年他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出版,三十多年来,算上文集,已经出版了九十多本书,非常多产。

  “可能是插队落户的岁月中,栖身在茅草屋、土地庙改建的小房子里守着煤油灯写作的日子,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养成了珍惜时间的习惯。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愿意坐在书桌前沉思、书写,把稍纵即逝的思绪随时记录下来。有了一块一块的时间,我就愿意进入写作状态。”

  几乎每天,他都是十二点睡觉,每个双休日都在写作,二十多年的每个黄金周都是在从早到晚的写作中度过。“写作当然需要有种种条件,具备种种素质,但是勤奋创作、埋头苦干是最基本的条件和素质。”

  写《孽债Ⅱ》,他用了每一个双休日,除了推不了的讲座,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上了。在气温超过35℃的整个暑期,他天天躲在办公室里从早写到晚,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患上了“网球肘”,至今未愈。

  “想把心里想到的东西写出来,给社会和时代留下一点东西,一点我经过思索的东西。”

  叶辛在准备他的下一部长篇小说,也会和知青有一点关系。讲一个女性和多个她身边人的关系。“发生在今天的上海。从她十六七岁写到现在。”

  “小说叫《身份》,是想要表达我对人的身份的诘问。这是我一个活了将近六十年的作家对人的身份的一个探讨,以及身份对一个人在人世间的重要性。这个身份存在是什么样子?这个身份消失了会是什么样子?这个身份突然之间有失去的可能性,又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不但知青有这个身份问题,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有身份问题,要不为什么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知青题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泛阅读 B0021 性描写太多?我只是忠于事实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2008-1-25 城市假日b00212008-01-2500016;城市假日b00212008-01-25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