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洋品牌”拉下神坛
浙江省工商局荣获“3·15特别贡献奖”
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因荣获“3·15特别贡献奖”而成为全国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
“3·15特别贡献奖”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等中央十三个部委联合颁发的,旨在表彰消费维权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和集体,是消费维权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只有一个名额。据了解,此次评选,组织者经过初步筛选,共推选出13个“特别贡献奖”的候选者。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候选人维权事迹的同时,还在央视国际网站上接受全国消费者投票。得票数排名前3者进入晚会现场角逐“3·15特别贡献奖”,由评委现场揭晓。
最终浙江省工商局以近百万的投票数,以及专家评委依据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综合评定最高分获得了这个大奖。
有关方面认为,近年来,浙江工商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中,密切加强对“洋品牌”的质量监管,多次将检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国外品牌商品公之于众,给消费者以充分的知情权,将“洋品牌”拉下神坛,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这是其获得该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置综合性涉农广告条款
《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出台
“医疗服务广告必须经过行政审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广告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发布虚假广告可能面临单位与个人‘双罚’……”2007年,浙江首次出台《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
这是一部凸显对生命的关怀,填补了《广告法》多项漏洞的地方法规。这部法规的多项创新性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监管的立法理念。法规还第一次在地方立法中设置了综合性的涉农广告条款,从制度上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持。有关人士指出,《条例》为每一位消费者撑起了一把新的保护伞。
崇尚理性消费
“新消费运动”全新启动
近年来,从雀巢奶粉、麦当劳快餐到化妆品、服装;从索尼相机、日本寿司到丰田汽车、欧盟皮鞋……众多名声显赫的洋品牌不断跌入“质量门”。洋品牌一直以来的傲慢与偏见,与我国消费者的“迷信洋货”不无关系。
2007年3月15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新消费运动宣言”,这标志着浙江省力推的“新消费运动”正式启动。
“新消费”的内涵是“崇尚理性消费,反对迷信消费;崇尚责任消费,反对消费炫富;崇尚文明消费,反对消费畸形”。其核心就是理性、责任、文明。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旨在倡导每一个消费者都投身到新消费运动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承担起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倡导科学、和谐、品质、情趣和理性的新消费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的新风尚。近一年实践下来,这一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农村消费建立安全保障
浙江省“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
经过三年的建设,浙江省“万村放心店工程”于2007年全面完成。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创建放心示范店28110家,具备创建条件的2629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创建任务。浙江已在全国率先为农村消费安全筑起一道完整的钢铁长城,三千万浙江农民兄弟从此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消费安全保障,这标志着浙江的新农村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工商部门还进一步推动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了“农村放心店协会”等自律组织机构,发挥协会自我管理作用。目前已有15个市、县(市、区)组建了放心店联合会、放心店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
过期食品当场销毁
浙江发布全国首个食品销售者
行为规范指引
为规范食品销售经营行为,保障经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07年,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个《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结合工商执法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参考国际惯例,对全省食品销售者明确了12项行为规范。
据了解,对即将过期和已过期食品,商家以往一般是退回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自行处理。而一些不良生产企业将退回来的食品重新加工利用,有的商家甚至直接将过期食品通过改写生产日期、更换包装等手法改头换面重新出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工商部门通过例行检查和群众举报等,多次发现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这种违法行为。为此,浙江省工商部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专门就过期食品由商家当场销毁、不得退回生产企业,以及接受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等做法在省内进行了大量调查和试点。
与电信全面合作
全省12315集中受理举报申诉体系改革成功
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国家工商总局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全国18个12315信息化网络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重点推动全省12315受理举报申诉体系改革,主要内容为12315信息化网络建设和以市为单位的集中受理举报申诉机制建设。
我省原有的各级12315机构没有采用统一数据标准的软件、分级受理举报申诉信息制度,使信息无法实时互联互通,信息的分流、汇总、分析依靠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途径,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达不到工作要求,12315指挥中心的信息指挥功能未能发挥作用,存在重复受理、时效拖延、统计数据不准确等现象,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
为深入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按照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扩大功能、优化流程、信息共享的原则,结合我省12315机构现状、各地方言繁多、申诉举报数量不均等实际情况,省工商局积极与省电信公司进行沟通,本着节约、高效的理念,与电信部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展开战略合作。
加强对违法企业的监管
浙江工商在全国率先吊销失信企业
营业执照
信用,是消费者和客户选择的指南针。由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不少人因此而吃亏上当。为此,加强对违法企业的社会化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增加企业的失信成本已成当务之急。
2007年10月22日至29日,浙江首个“企业信用活动周”顺利举行。活动周上,省工商局发布1号信用预警,浙江华通物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173家企业因违法违规丧失信用被曝光,开全国信用监管之先河。与此同时,全国首部《企业信用管理标准》和《信用服务行业标准》也在浙江出台。浙江全省掀起“信用监管风暴”。
因失信被曝光的173家企业受到了最严厉的惩戒:吊销营业执照,不得再从事经营活动,不能开展、参与投资活动;其法定代表人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据了解,这些企业有的存在虚假出资、商业贿赂、商标侵权、经营非法商品等严重违法行为,有的逃避年检。
(下转C13版)
轻信广告、餐桌浪费……
被省消保委列为“不科学、不文明消费现象”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服务,我们将如何选择?过度消费、挥霍消费、攀比消费、畸形消费的势头正在蔓延,我们的消费观念究竟还存在多少误区?我们的身边还存在多少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现象?
2007年3月初,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浙江都市网、浙江消费维权网、市场导报社公开向社会征集“不科学、不文明消费现象”。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响应,省消保委梳理理后对八种常见“不科学、不文明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度揭示,全面向“不科学、不文明消费现象”宣战,吹响了推动消费革命,倡导理性、文明消费的全民“新消费运动”的号角。
迷信洋货
改革开放以来,洋货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发达国家的许多商品曾令国人大开眼界,购买洋货热度直线飙升。发展到后来,有些人几乎对洋品牌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吃的、穿的、用的,惟洋货是举,总认为洋品牌的质量就是高人一头。
点评:20多年过去了,目前我国生产的许多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已不亚于洋货,何况现在市场上的有些洋货其实是“假洋鬼子”。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素以“优质”著称的洋品牌在我国市场上危机频现,涉及的行业之众、国际知名企业之多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仔细分析,这与国内一部分消费者身上长期存在的“媚洋”、“崇洋”的心态不无关系。
轻信广告
现实生活中广告无孔不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它牵着鼻子走。特别是一些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美容整形广告、医疗广告等,纷纷上演了“狂轰乱炸”的攻势。消费者一阵眼花缭乱后,就跟着广告走了。结果发现,实际效果和广告里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点评:一些医疗行业和美容行业正是抓住了病人病急乱投医或者人皆有之的爱美心理,广告中极尽夸张之能事,欺诈消费者。
椟贵于珠
一瓶酒水,包装上的费用竟是酒水的几倍;一束鲜花,包装纸的费用竟是鲜花的几十倍;一盒月饼,盒子与里面搭配的物品费用是月饼的几百倍……商品过度包装现象,这些年来正愈演愈烈,屡禁不止。
点评:商品过度包装固然是商家受利润驱动的不正常行为,但过度包装的商品能“过度”得起来,说明了这种社会畸形消费的需求存在。“过度包装”在遭遇千夫所指之时,消费者自身也要反省:我们为什么还时常要去购买它?只要没了市场,一切就会回归自然。
贪图便宜
如今“有奖销售、返券销售”等诱购活动无处不在,给人的感觉就是消费者在这些促销活动中能占大便宜。其实,好多活动就是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最后让消费者为了得到一点小利而多掏钱,掉进了陷阱里。
点评:商场常年开展的“返券销售”活动,中消协日前指出其存在“模糊宣传、总折扣率、凑齐差价、商品标价、返券使用、返券程序、规避责任”等七大陷阱,且涉嫌违法,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建议应当予以禁止。但只要消费者保持清醒头脑,不存“贪图便宜”之念,就不会被商家诱购。
甘当房奴
现在按揭购房已成了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很多消费者因为事先缺乏量入为出的理性思考或没有足够考虑风险因素,而使自己沦为“房奴”。很多人就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生活已毫无质量可言。
点评:借贷购房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不能片面地去理解“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接近自己的最大承受能力去购房,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消费尝试。
就医存误
时下消费者在“寻医问药”中仍普遍存在“小病大看,问药从贵”现象,以至于许多知名大医院患者天天“挤破大门”,许多社区、乡镇卫生院终日“门可罗雀”。一些享受医保的患者,往往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开高价药。
点评:患者就医中存在的这些误区危害性很大,是对社会医疗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缓解。我们必须看到,“小病不出家门口,大病求医不排队”,这样的就医环境,也是要靠每位消费者转变自身就医观念来实现的。
餐桌浪费
如今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宴请客人上酒楼已是极为平常之事。有些人为了好一时的面子,满足一下虚荣心,时常相互攀比,动辄进高档酒店,点上满满一桌高档菜肴和酒水。餐桌比阔斗富、铺张浪费现象,已成了社会的一大不良风气。
点评:浪费是很可耻的!打造节约型社会,一直是我国的治国之策。就是从消费者自身的健康来说,长期在餐桌上大吃海喝后,许多疾病就会缠身。病从口入,餐桌消费不可没有节制。
奢华婚庆
在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理由驱使下,如今社会上很多人在婚庆消费上已到了“奢华”地步。为了有一个体面的婚礼,一些人借钱跟风买大婚房、举债买起高档小轿车;有人怕被亲朋好友指责“抠门、小气”,酒店、酒宴、烟酒糖果等每个细节都力求“体面”。据悉,目前杭州最高的婚庆标准已达16万元。
点评:结婚消费多少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豪华档次是不可取的。何时举行婚礼、婚宴档次如何,都无法决定未来婚姻是否幸福。举办婚宴中量力而行,这是一种节俭的美德,充分反映出新人持家过日子的能力。据调查,70%新人的结婚费用,全部或部分是靠父母资助的,杜绝婚庆铺张浪费,将大大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
“适量点菜、剩菜打包”
消保委倡导
“文明消费健康餐饮”活动
为了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文明消费,促进浙江省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省消保委和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起“文明消费、健康饮食”的倡议,全省各级消保委积极响应,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比如,杭州市消协制作了一批以“适量点菜、剩菜打包”等倡议为主要内容的易拉宝和温馨提示牌,在杭城8家大型餐饮企业大堂摆放。嘉兴市消协动员大型餐饮企业在户外设立“文明消费、健康饮食”公益性宣传牌;宁波、金华、绍兴、台州等市消协联合当地餐饮协会、餐饮企业代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作出“文明消费、健康饮食”公开承诺。
为使“文明消费、健康饮食”活动深入人心,省消保委、省餐饮协会、杭州市消协、杭州市饮食同业协会在10月初再次联合发出了倡议,使原来的“文明消费,健康餐饮”活动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2007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
《浙江消费维权蓝皮书》首度出版
为了及时总结消费维权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消费维权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决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编纂出版一本“消费维权年度报告蓝皮书”,以全面回顾总结分析上一年度的消费维权工作。
《2007年浙江省消费维权蓝皮书》刊出了“2006年浙江消费投诉报告”、“2006年浙江商品质量监测报告”、“2006年浙江食品安全监管报告”。与此同时,《蓝皮书》还推出了“掀起洋品牌监管风暴”、“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力度”、“营造新农村消费安全环境”等诸多具有浙江特色的消费维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