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个人一样,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蔡高小碧,应该是她父母的姓加上名字。其实不完全是。“高”是她祖上的姓。平时为了方便,大家都会省去前面两字或者后面两字,光称呼“蔡高”或者“小碧”。我喜欢叫她小碧,有小家碧玉的味道。事实上也是。小碧长发披肩,玫红色外套,牛仔裤,球鞋,一幅黑框眼镜,很干练。她总是笑着,露出可爱的虎牙。
舍不掉的奥运“情结”
说起奥运志愿者,小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虽然在微笑,语气却是平静的。她说除了父母和几个好朋友知道外,大家都还不知道,她也不想去说。博客上也不见她关于奥运志愿者的点滴信息,“怕人说我太高调嘛!”小碧坏坏地一笑。
说起奥运志愿者,当时接到电话的场景小碧还记忆犹新。上个月一天,小碧正在图书馆看书时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她“通过了”。小碧抑制不住兴奋,反问她“也就是说可以去北京了?”“是的,你开始准备背景审核吧。”得到确切答复后小碧才放心。后来知道,给她打电话的是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陈碧红老师。这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小碧很慎重,征求了陈老师的意见,得到允许后才接受。
对于奥运,小碧称它为一种“情结”。和很多人一样,她非常喜欢刘翔,尤其是听到刘翔说“08年北京奥运会,我一定要再次飞翔”时,小碧就告诉自己“08年我要去北京,去看刘翔,为他喝彩。”也许那个时候小碧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要去做志愿者,还没进大学的她只是纯粹地想去北京,想亲身体验奥运,感受奥运精神的洗礼。于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开始了对奥运的关注。
跟志愿者活动很有缘
进入大学后,小碧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小碧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发起创办的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青鸟义工协会,现已成为钱江学院最大、最具社会性的社团之一。用她的话来说,“社会工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别人,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因此她认为他们所提供的志愿服务相比其他人或许更加专业,更加科学。这三年中,她和队员们参加了“志愿社区与和谐社会杭州论坛”、“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第二届西溪湿地论坛”、“中美贸易洽谈”、“全国爱耳日”、“杭州市九九重阳”、“淳安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长期性地从事各种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去杭州市各福利院看望老人小孩,学习简单的手语以方便和残疾人交流等。对她而言,从事公益性事业得到的不仅仅是做善事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能接触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使她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
小碧是温州人,刚来杭州时听不懂杭州话。有一次她去福利院,一位老人从头到尾都跟她说杭州话,她就一直微笑着倾听。老人很开心,拉着小碧的手迟迟不肯放下。虽然一点都没听懂,但是她却能领悟老人的想法。原来老人们要的其实很简单——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话就行。
小碧还是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翻译队的一名外事礼仪,平时会参加一些外宾接待工作,她正是通过翻译队推荐进入了奥运志愿者第二轮面试。“我虽然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但是有一点英语底子,简单的交流还行。”小碧总是那么谦虚,一笑还有浅浅的酒窝。
基于这些经历和经验,小碧在奥运志愿者选拔上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份优势和自信。说到省志愿者条例,小碧很轻松,是不是专业课里有涉及呢?非也,那是因为事先她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
有个小奢望
小碧有一个小小的奢望,就是能被分配到鸟巢。据了解,所有志愿者具体服务场馆都是听从组织分配的,“也许我们这些京外志愿者没有当地的志愿者那么有优势,可能被分到某个大学的体育场馆,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经历,能亲自感受奥运或许此生也只有这一次吧。”话锋一转,小碧又自我调整了心态,显得非常平和。
离8月8日奥运会开幕还不到4个月了,小碧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一页的英语单词,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时刻关注奥运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