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年少、才华横溢、单身。
他收藏的名表不下80块,是圈里有名的表“痴”。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攒钱买表。他是香港人黄英飞,上海新宇钟表集团副总裁,来杭州若干次,对于杭州的印象却仅限于飞机场、火车站以及断桥这么一小片范围。当我们邀他到胡雪岩故居拍照的时候,他连连感慨,杭州竟然还有这么个有趣的地方。他抚摩那些年代已远的琉璃窗子,那些长了青苔的石头墙,脑袋却飞速运转,他说,要是能在这个地方做品牌的活动多好,嘉宾们喝着绿茶、听着昆曲,时间一下子就退回到一百年前。
约在索菲特酒店的大堂见面,他很早就到了,穿着红色条纹衬衣以及一条有破洞的牛仔裤,他半靠在灰绒沙发上,手腕上戴的是沛纳海。桌子上依次放着IMAC、摩卡和几块曲奇。沙发旁边,是他的黑色Y-3大包,以及两只硕大的黑色旅行箱。
他刚刚从上海赶来,下午1点钟的飞机要回香港,一旁的助手提醒我们,访问可以开始了。这个时候,他发现我们在看他牛仔裤上的破洞,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个可不是我自己抠出来的。”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港味,不是很标准,再加上他颇为有趣的脸部表情,惹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放声大笑,我们的访问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他的经历
曾经是战地记者
“在做这行之前,我们是同行,不,应该说我是你们的前辈。”黄英飞说,大学里念的是新闻系,是在澳洲念的大学。毕业后在很多媒体干过,比如《星岛日报》、ATV(亚洲电视)以及TVB(无线卫视)。
“香港媒体做事情总是讲究亲历亲为,所以我到现在还很感谢这段经历,比如在俄罗斯采访北京申奥成功,那种兴奋和激动我到现在还在回味。所以8月份去北京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感触,北京很不容易,当年我就在现场,我完全能够体会。”
十多年的记者生涯,留在黄英飞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美国“911”后转战巴基斯坦、阿富汗采访时的经历。“那个时候,没有无线传输设备,每天就靠一部手提电话和香港总部沟通。”
黄英飞说,那个地方的可怕,不是炮火,而是令人绝望的人性。在那里的每一天,让他过了这么多年仍然难以忘怀。
“911当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吃饭,我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世贸被炸了,我还骂他神经病,因为当时我以为他说的是香港的(世贸)。接着,又有朋友打给我,我才意识到出事了。我赶紧打包好行李去公司,第二天马上买了一张去英国的机票,想绕到英国,再转到纽约(当时纽约机场完全关闭)。
“到了英国,我想尽一切办法弄签证弄机票,一直都不顺利。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新闻部老板打电话给我,让我直接去巴基斯坦。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搞到签证。
“当时我住的那栋旅馆,100%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大家脸上好象都写着“不怕死”三个字一样,白天冒着生命危险到军事基地采访副司令,半夜拖着一身伤一身灰回来,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也能互相安慰。我当时还在那发现了一家中餐馆,居然叫九龙餐厅,很亲切。
“当然,最可怕的不是战火,而是那里的强盗。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几个壮汉抢了一个台湾同行的背包,背包里装的是几十万的摄影器材,于是这位同行赶紧追着他们跑,想把背包抢回来,但是,等到好不容易追到的时候,他钱包里所有的美金都被强盗抢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强盗的目的不是背包,而是现金。
“没有现金,在那个战乱的地方简直寸步难行。而这样的遭遇,几乎随时都会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
他的感触
我这一辈子都在给手表打工
1996年,黄英飞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待遇优厚的记者职业,加入到香港本土著名钟表公司——三宝公司,从柜台销售员开始做起。
这一举动让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毕竟在香港,做SALES和做记者的薪水差很多。但是黄英飞不以不然,他对手表的那份热爱,只有他自己最明白。他从小就喜欢逛钟表铺看手表,做记者的时候,他的几乎全部薪水都奉献给了钟表行。加入三宝公司,也是因为买表次数太多,和店里的老板成了朋友,这位老板知道他爱表,索性叫他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