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复建完工的杭州孔庙正式对外开放。孔庙的东庑,是“杭州科举文化陈列室”,这个特别的展厅让很多人流连。
自隋代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当和杭州城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就不由让我们好奇心大增。杭州历代的登科进士多达三千多名,其中有十五位状元,他们和杭州都有哪些故事?
这些精心收集起来的杭州科举文化资料,这些杰出的古人的故事和杭州市文保所从今年五月份自各地收集来的科举考试物件及文献资料,在这些历史尘埃味中,我们好似钻进了时光机。在今日浸满桂花香气的杭州城,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在这里,留下了哪些痕迹?
杭州的状元们
也许没有进士们那么出色
杭州历代的登科进士共有三千多名,状元却只有十五位,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的状元施肩吾开始,到清咸丰十年的钟骏声。这十五位状元,不乏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南宋主张抗金的忠臣张九成、明代“连中三元”的商辂,一直被乾隆记挂的金德瑛。但和我们耳熟能详的杭州名进士,诸如沈括、于谦、龚自珍等相比,大多数状元的一生都比较平凡,官位不高,事迹也并不杰出。其中也不乏相当有个性的,比如施肩吾,他就因仕途险恶,不等授官就东归故里了,一生隐居修仙学道而终。对其他状元的记载也非常少。
张九成(1092年-1159年),字子韶,号横浦居士,钱塘(今杭州市)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状元。南宋忠臣,在殿试时慷慨陈词,痛陈宋金形势。后官至礼部、刑部侍郎。后来金人提出议和,张九成不肯附和秦桧,被谪官安南军(今江西大余)14年。在谪居期间,他经常天刚亮就站在庭院看书,以致站出了两个印子。秦桧死后,张九成重新获起用,做温州知县,不久去世。
传说张九成在考试前曾梦到自己高中状元,十分高兴。等到参加礼部省试,公布考场的座位图时,张九成一看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排,他顿时心灰意冷,以为所做的梦也不过如此,可是到了殿试唱名,他依然中了状元。
商辂(1414年-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严州淳安(今杭州淳安)人。早先曾在会试中落弟,潜心苦读十年,明宣德十年(1435年)浙江乡试解元,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明代近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唯一“连中三元”者。他官至内阁一品,是当时的名臣。商辂仪表堂堂,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为人宽厚,面临大事时又果敢刚毅,不为他人所动。当时有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后来商辂因不满西厂宦官专权毅然辞官,居家十年后辞世。今日杭州中山中路的“三元坊”就是为了纪念商辂。
金德瑛(1701年-1762年),字汝白,号桧门,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他很得乾隆赏识。当时殿试,他是第六名,后被乾隆提置第一。金德瑛的仕途比较顺利,政绩比较显著的是在办学业、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上。在督学江西任满时,乾隆特地下旨称“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并嘉奖他办事“诚实不欺”,“无有偏党”,也因此颇得乾隆看中。晚年病重期间,乾隆多次垂询,还记挂着金德瑛的生日,皇帝这样记挂一个臣子,在当时并不多见。金德瑛病逝后快10年,金德瑛的儿子金洁考进士行礼,乾隆还问他:“你是金德瑛的儿子吗?”
金德瑛性好古,善鉴别金石摹本及古人手迹,工书法,著有《桧门诗疑》。
杭州十五位状元
施肩吾、莫俦、沈晦、张九成、詹 、方逢辰、商辂、李旻、茅瓒、黄士俊、周 、金德瑛、金甡、吴鸿、钟骏声
给状元们画像
状元们长什么样?大家都很好奇,可惜摄影技术没那么早发明,连民间留存的画像也几乎没有。省社科院研究员、原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顾志兴说,当年参加科举考试,在《登科录》、《进士题名录》上会记载考生的大概样貌:“比如脸形,方脸还是圆脸,五官如何,身高多少。但都是寥寥数字。”
给状元画像,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画家郑晓龙完成了这15位状元的画像绘制。
“花了20多天,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证上。包括历代的文史记载、当时的服饰、状元官至几级,官服和官帽。”至于他们的相貌如何,几乎没有资料记载,“这就主要靠画家对人物的理解了。比如他个性刚直,那么会用方脸、浓眉来表现;如果他是狡猾的,那就是另外一种相貌。主要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比较直观的形象吧,毕竟谁都没见过这些人,希望这些画像能让人接受。”
古代的状元自然不可能貌比潘安,“但肯定不会太丑”,顾志兴说,如果这个状元丑到殿试时让皇帝很不悦,那底下选拔人才的一帮人是要担罪名的,官员们至少也要选相貌上还过得去的。
一个状元的艰难历程
杭州,作为历代科举考试的乡试(省里考试)地,又是南宋的皇宫所在地,现在也依然能找到很多科举痕迹。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年的童生们是如何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踏上赶考之路,并期盼着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