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蔡骏都在忙着给《天机》第四季大结局做签售。
自2000年开始,出版《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天机》等13部作品,在大陆累计发行超过250万册,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的畅销纪录,蔡骏已是大陆的悬疑小说领军人物。但对于众人给出的“悬疑天王”这个名号,他有点不那么高兴,他想成为的,不仅仅是“悬疑作家”,而是能写任何类型小说的“作家”。
写悬疑,不挖坑
四册共80多万字的《天机》,蔡骏借用了美剧“季”的形式来出版,“它很长,需要一步步看下去,而且有一点美剧的味道,镜头感很强。”
蔡骏说,《天机》是迄今为止他最满意的作品。“它对我来说很特别。耗费时间最长,写作就花费了一年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而且《天机》的内容已经超过悬疑小说的范畴了。悬疑小说的形式,社会小说的内容。”
2005年的冬天,蔡骏突然有一个灵感,想写一群人,走进一个没有人的城市,他们会有什么经历?人生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当时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想法。”然后,他用了2006的一整年完善了这个想法,变成整个《天机》的构思,2007年1月份,开始动笔,“创造了天机这个世界”。
《天机》的故事和美剧《LOST》有那么点像,都是在一个无人生活的地方展开的故事。蔡骏说,他在写作《天机》的很久以后才看了《LOST》,觉得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还是有很多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LOST》最后是怎么回事。”《LOST》是个似乎永远无法解答所有疑问的大坑。而蔡骏,表明自己强烈反对“挖坑”行为:“我写小说都是构思好的,有足够的把握才去写,我不会挖坑。这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吧。”
我是可以写很多不同类型的
生于1978年的蔡骏出生于上海的普通家庭,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国家地理绘图员,学过画画,有着那个年代普通独生子女的烦恼,羞涩、孤独,没有人玩的时候就用大块时间来看书。
十七八岁,他开始写诗和短篇小说,有倾诉的愿望,把它们变成文字。后来,他进了一家博物馆工作,每年编一本行业年鉴,很枯燥无聊,他决定给自己寻找另外一个世界。
他开始大量写作。刚开始是“写给自己看”的纯文学,“受卡夫卡、王小波的影响”,写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唯美的文字。他的第一篇得奖小说《绑架》,讲述一个少年和有夫之妇的爱情故事,在2000年获得了“贝塔斯曼·人民文学”的新人奖。同年圣诞节前夕,网络爆发了“女鬼病毒”,刚好那时他深受《午夜凶铃》和斯蒂芬·金的影响,小说《病毒》初具雏形,这个发生在2001年上海的悬疑恐怖故事在网上大受欢迎,蔡骏也由此成为大陆悬疑小说的“前辈”。
现在,“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经申请注册商标保护,“蔡骏牌”有了稳定的销量和读者群。
蔡骏说,其实他一直和自己较劲,每一部作品,都想要有突破创新。《天机》如是,接下去开写的新小说的突破会更大。
让现在的他比较苦恼的,也是对自己的突破和转型。
“每次出去签售,都会介绍说,这是‘悬疑作家蔡骏’,或者有人会觉得我写的是‘恐怖小说’。”蔡骏的理想,是有一天可以摘掉“悬疑”二字,“只是一个单纯的作家。我是可以写很多不同的类型的。”
而至于写作素材,他一点都不担心。“总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灵感击中,现在已经累积了100多部长篇小说的构思。各种类型和题材的都有,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写完。现在出来的只是以往积累的构思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后一定把我自己觉得很好的构思都写出来。”这是蔡骏的“野心”。
“很正常作息”的悬疑作家和他的副业
一个创作悬疑小说的作家的日常生活,是否也会很神秘?
蔡骏笑笑,他的生活很“普通人”,即便是他的写作,也是“正常的作息,正常的时间。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写,白天能写,晚上也能写,但从不熬夜。”很容易从创作中抽离,不会入戏。用正常的作息写出不那么正常的故事。
“这些故事对我来说不存在悬念,我当然不会怕,我都是全部想好再写的。”他是所有故事的主宰者。
对于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比如《第十九层空间》、《荒村客栈》和《魂断楼兰》,他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并坦言还没有让自己满意的改编作品,“影视作品都是导演的再创作,写小说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很自由地去创作。导演则会受很多方面的制约。不过以后不会排除参与影视作品的可能性吧,但不会从编剧的角度,会从一开始就介入,以别的形式。”他现在比较期待的是《天机》的影视作品,虽然刚出版第一季就有很多影视公司过来谈,但因为《天机》的故事要搭一个“没有人的城市”这样一个庞大的景,投资会很大,各方都比较慎重,暂时也还没有大眉目。
不过身为“麦霸”的蔡骏在去年过了“写而优则唱”的瘾,去年随小说《蝴蝶公墓》附赠了自己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蝴蝶美人》,共收入数首蔡骏作词的歌曲,并由本人演唱录制,由滚石唱片出品。“啊,这个纯属是个人爱好。”他害羞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