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泛阅读
3  4  
PDF 版
· 谁比赫本
更适合演“郝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比赫本
更适合演“郝莉”?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提到《蒂凡尼的早餐》,很多人眼前浮现的,是奥黛丽·赫本穿着优雅的黑色纪梵希小礼服裙,戴着长手套独自在清晨的纽约第五大街上对着蒂凡尼珠宝店吃牛皮纸袋里的面包。

  这部当年拿了7项奥斯卡奖的电影,曾被影评界誉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佳喜剧片,也一直被拿来当作永不过时的时尚着装教材。

  原著小说中文简体字版阔别内地读者近20年,最近引进出版,并得到了村上春树和张悦然的特别作序。

  “用不了多久,蒂凡尼就会把我的书摆在橱窗里”

  村上春树是卡波特的忠实粉丝。《蒂凡尼的早餐》小说日文版就是由他亲自翻译。在村上特地为中文简体字版写的6000字序言中,他说:“我反复读过好几遍文本,每次都为那精心打磨、简洁洗练的文字折服,真是百读不厌……我不禁数度赞叹‘太棒了’”。“在他的故事中,人们所怀有的纯洁及其不久之后的去处,被描绘得无比美好、无比悲伤。那是只有卡波特才能描绘出的特别世界。还是高中生的我就是被那个世界所吸引,才得以体会到小说这一事物的深奥之处。”

  卡波特一生饱受争议,14岁开始为《纽约客》写作,20岁出头就成为文坛宠儿,享受着纽约社交圈的奢华生活,直到59岁因用药过度猝死在友人家中。

  《蒂凡尼的早餐》是他第二段文学生涯的开始。他在1955年左右动笔写《蒂凡尼的早餐》,但进展并不顺利,各种杂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去了苏联、日本旅行,并采访了在日本拍片的马龙·白兰度,尖锐的访谈录出来后,令白兰度勃然大怒,并扬言要“宰了那个混帐小鬼”。1957年,他重新执笔写作《蒂凡尼的早餐》,于次年春天完成。小说原本预定一次性登在女性杂志《时尚芭莎》上,合同都订好了,杂志却突然变卦拒绝刊登。后来,小说刊登在男性杂志《时尚先生》上,并创下了该杂志压倒性的销量。《时尚芭莎》拒绝刊登的理由之一是郝莉·戈莱特利很难不被认为是个“高级娼妇”,而且文章多处提及同性恋,另一个理由是编辑们担心这会让大广告主蒂凡尼珠宝店不高兴。据说卡波特付之一笑:“用不了多久,蒂凡尼就会把我的书摆在橱窗里。”

  

  想一想什么样的演员适合郝莉

  《蒂凡尼的早餐》作为奥黛丽·赫本的代表作,让她第四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郝莉的任性、虚荣、脆弱和天真,叫人惊喜,很多人觉得这个角色好似是给奥黛丽·赫本量身定做一般,

  事实上却是,卡波特其实并没有把郝莉设定为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女孩。据说,当年卡波特听到将由赫本来主演时,非常不高兴。村上春树说,“或许他认为郝莉身上那种惊世骇俗的奔放、在性上的开放以及纯洁的放荡感,这位女演员本来并不具备。”

  村上春树的建议是在看小说时尽量与电影拉开距离。他觉得郝莉“恐怕是杜鲁门·卡波特在小说中创造出来的最有魅力的人物,如果把她简单地等同为一位女演员——姑且不论当时的奥黛丽·赫本也很有魅力——我觉得实在太可惜了……”

  他的另一个希望是,有人愿意尽可能忠实于原作,将《蒂凡尼的早餐》再拍一次电影。“但下一次由谁来演郝莉·戈莱特利呢……却想不出具体的名字,真是很为难。还请大家看书的时候,想一想什么样的演员适合郝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泛阅读 B0016 谁比赫本
更适合演“郝莉”?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2008-10-31 城市假日b00162008-10-3100014;城市假日b00162008-10-31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