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城市小店
3  4  
PDF 版
· 潮人大后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老工匠
潮人大后方
文/图 本报记者 蒋瞰
  有一家店,全靠手工吃饭,总感觉已经在这个地方开了很长时间,又感觉没多少时间,好像新开还是昨天。很多人每天在凤起路上来来回回,坐车等人,却没留意在靠近马路边的社区里有一家小裁缝店,一开12年,生意好得不得了,大家都把衣物拿过去改。

  顾客们的衣物有些挂着,有些装在袋子里摆放着,虽然乱虽然满,但陈师母都清楚哪些衣服是谁的,只要主人一来她立刻就能找到并交给他们。

  8平方米,7个员工,11台缝纫机 小店非常简陋,在居民楼的一层,小店的名字就写在楼外墙壁上,一块蓝色牌子, “陈记”二字是红色的,“时尚服饰,专业修改”这8个字用了白色,在砖红色楼墙上显得非常显眼。8个平方米的裁缝铺子,被隔成了两层,楼上楼下算在一起顶多16个平方米。但因为是正常住宅被上下隔开,一楼感觉压抑不说,一个1米6左右身高的人在二楼根本无法伸直腰抬起头。

  而连接起一楼和二楼的楼梯也有些恐怖,上楼前得清空手中所有东西,赤手而上,为了避免因摩擦碰撞而引起的危险状况,最好把包包等随身携带之物都放下。上楼容易下楼难,望着几乎垂直的楼梯,左转右转根本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姿势下楼,小店之小可想而知。

  虽然小,该有的还是得具备。小店有11台缝纫机,包括拷边、敲边、密拷和针织衫专用以及普通衣服修改所要用到的各种缝纫机,4台在楼下,7台在楼上。角落里堆着各种颜色的线团,最右边是一个熨台,忙不过来的时候,顾客也会自己来熨烫衣服。墙壁上则是凌乱地记着一些号码和人名。

  正是在这样的小铺子里,陈师母一待就是12年,如今,她已经不说自己的真名了,“就叫我陈师母好了。”住的时间久了,打过交道的客人也多了,大家都这么叫,连她自己大概都忘了叫什么了。她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印着三个字“陈师母”。她说,这些缝纫机都是电动的,已经跟了她15年了。

  58岁的陈师母,30年的裁缝经验

  陈师母是黑龙江人,在山东长大,30多年前跟着丈夫来到杭州,便“拜师”于公公婆婆,从此和裁缝结上了不解之缘。12年前从天水桥搬家来到了现在的长寿社区,就做起了独立小老板,开了这家以自己的姓命名的裁缝店。从最初的包办做、改到现在只改不做,陈师母还从原来工作过的服装工厂请了6位工人,跟着她一起做了十多年,如今的她们也都步入了中年。陈师母掐指一算,自己今年都58岁了。

  大家都知道,要把一家店经营好,老板个人的魅力是相当重要的,陈师母待人非常好,客人的要求她都会满足,顾客们对她也是非常信任,连万把块的皮衣也有人拿来叫她改。“这种挺多的,我也记不得了。”陈师母说,“反正我是不管你衣服好坏,只要拿来我就给你改好。”正说着,推门而入一位年轻的姑娘,大包小包提了很多衣服。

  “有时候就是喜欢买大一点,

  特地让陈师母来改”

  年轻姑娘边换上大衣边说,是昨天买的外贸大衣,880元,但是因为腰部宽大了些,特地拿来要让陈师母给改一改。陈师母戴上老花镜,又拿了卷尺,边量边和这姑娘唠嗑:哎哟,外贸的都要这么贵啊。这姑娘显然是这里的熟客,她说,“我有时候就是喜欢买大一点,特地让陈师母来改,这样会比较放心。”

  陈师母则马上在纸上记下量出的数据,对姑娘说:“要不你明天这个时候来拿吧。”“太好了太好了,这样明天晚上吃饭就可以穿上了。”姑娘对陈师母的效率显然非常满意,说着就满意地离开了。

  旁边一位先生几乎和记者一起进的门,他是在太子龙服饰上班的,这次则是来改牛仔裤的脚边。十来分钟的样子,师傅就给改好了,收了他5块钱,该男子心满意足地走了。

  陈师母说,像中下午也就是一二点这个时间段一般会稍微空些,基本上裤边裤脚这些小动作的改动都可以现来现改,立即拿走;傍晚和晚上是最忙碌的时候,因为面积小,很多时候都人满为患,不得不在门外稍等片刻。不过这也说不定,有时候上午也会突然来很多人。果不其然,周六的下午1点,一下子蜂拥而入将近10号人,有白领模样的年轻人,有中年妇女,也有住在附近的大妈,他们有些会直接和陈师母说哪些部位需要修改,改到什么尺寸,大部分还是会换上要改的衣服,让陈师母或者她的员工当场测量。

  沈小姐是附近咖啡馆的常客,听朋友介绍说有那么一家改衣服的店,马上就过来看了。本来都是在银泰改的,一是离咖啡馆远,再就是贵,而现在她觉得陈师母那里改得又快又好,收费也不贵,一般一个裤脚什么的5块钱,袖口改改顶多也就30块钱,很实惠,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常客了。

  改裤卡、改腰卡、挑裤脚卡,去那里还能记账

  陈记不仅给散客改衣服,而且还接一些店家的生意,陈师母拿来一叠笔记本,是附近武林路一些店家的账本,有绿洲、地中海,每来一次都记上日期、改动的部位、花费等项目;不记账也可以,像基梵、跳舞男孩这些商店就自己做了各种小卡片,每次来的人可能不同,但都持有一张卡,完工后给陈师母,月末结一次账。而卡片也分类清楚,有的写“改裤卡”,有的写“改腰卡”,还有的是“挑裤脚卡”。陈师母把这些卡都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原本放香火的长条纸盒子里。

  顾客们接二连三地推门而入,每个人都在那儿说需要改动的部位,和改衣师傅交流着,却也显得井井有条。陈师母说,自己来杭州30多年了,现在还只是半吊子的杭州话,“没空学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城市小店 C0005 潮人大后方 文/图 本报记者 蒋瞰 2009-1-2 城市假日c00052009-01-0200017;城市假日c00052009-01-02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