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耗资1 亿美元,是史上投资最大的澳大利亚电影,众星云集噱头十足的大片似乎因为冠了“史诗”的头衔而变得有些让人失望。清晰可见曾用《红磨坊》创造经典的导演巴兹·鲁尔曼强烈的野心和煞费苦心但却感受不到那一份让人激动的荡气回肠。以一个国家的名字来命名一部电影,这很需要魄力。当然我们感受到了片子的魄力,却也感觉它少了些魅力。
其实更单纯的来看待《澳大利亚》就行,这只是一个战争背景下关于“爱”的故事,只是一群澳大利亚影人对自己祖国的献礼作品。
〉〉不看“史诗”我们看啥
把《澳大利亚》硬套在“史诗片”上确实有些勉强。它没有《勇敢的心》的气魄,当然也别想跟任何一部“史诗巨作”沾上点边,说它是澳大利亚版《乱世佳人》也的确是抬举了它,顶多算是个向其致敬之片……但是《澳大利亚》还是挺好看的,关键不要拿它当“史诗”鸿篇巨制看,虽然这么说挺对不起鲁尔曼那一亿三千万美元的投资,但怎么说《澳大利亚》也还是有点看头的。
看故事
故事虽单薄 立意却深远
这中文片名又坏事了——《澳洲乱世情》——何等的小家子气。导演的立意可不止“乱世情”这么简单。故事以一位黑白混血的小男孩的眼睛,讲述了在二战的背景下英国女贵族和澳洲牛仔跨阶层的爱情以及男女主角与这位混血小男孩的牵绊。看似简单的剧情,其实也有深远的意义。一般电影中凡是涉及到像本片中澳洲政府对于当地土著人的残酷压迫的真实写照,以及所制定的不平等的种族政策的相关内容总会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鲁尔曼刻意选择了一个澳洲土著以及白人所生的混血男孩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更深刻地点明作为混血儿在原住民地区所扮演的尴尬角色。
导演还贴心地准备了三个结局,据说他之前一共想了六个结局,拍出来一个他最喜欢的,剩下两个留到DVD的蓝光碟里。若是有观众不喜欢如今这个温馨版本的结局,可以等着看光盘。
看演员
俊男美女可爱小孩谁不爱?
这部讲述澳大利亚的影片理所应当地采用了澳大利亚演员,当然导演本身也是澳大利亚人。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这一对澳大利亚组合很合适。妮可跟导演鲁尔曼是老交情,《红磨坊》的愉快合作让妮可很信任鲁尔曼,她很快接下了片子。片中妮可的造型也是美得冒泡:陶瓷般细致的皮肤、微张的双唇,金色的长发高高扎起,还有换不完的漂亮衣服,就连军装和骑马装都贵气十足。虽说传言是因为与影帝罗素·克罗谈不拢价钱才选择了价廉物美的“金刚狼”杰克曼,同样是澳大利亚人的杰克曼也同样吸引人。杰克曼健硕的身材,特别是在营火光中洗澡那一幕,不光迷倒了剧中的妮可,也使得女观众口水连连。
值得一说的演员是那位土著混血男孩,他很迷人,他有一双很漂亮会说话的眼睛。他用这双眼睛以独特的角度观察着世界,用这双眼睛讲述着故事。这位11岁的孩子成了片中演技最棒的演员,自然的感情流露让他和女主角妮可的强烈牵绊比男女主角的爱情戏更让人感动。当然大卫温海姆演的反派也很有看头,他的每一个痛苦邪恶表情都很有意思,还有他那口可爱的澳洲土音。
还有一位特别的演员就是元华,他饰演妮可的家丁,时不时还爆出粤语。导演选择他并不知道他其实是一名武打演员,只觉得元华的气质和角色要求很相近。影片也不乏中国元素,影片中妮可穿了一套中国晚装去参加舞会。
看风景
澳大利亚壮丽河山勾人旅游瘾
近来许多影片的投资方都多了当地旅游局一项,比如《非诚勿扰》。澳洲这块神奇土地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淳朴壮丽的气息在这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连澳洲旅游部长也表示:“这出影片将带领人们认识澳洲奇异的自然环境、历史与土著文化,实在是近年最重要的旅游业宣传良机。”于是澳大利亚旅游协会也投入了1千万美元推广这部电影。收益当然好,影片中拍摄到的布洛河牧场、大堡礁以及金斯溪谷野生公园都成了电影放映后的热门旅游景点。而影片中出现的可爱袋鼠不光让片中的妮可大呼小叫说可爱,也让我们心思活络了一把。唯一遗憾的是,没看到更可爱的树袋熊。
看特效
拙劣的特效?那是导演故意的 大制作一定有强大的特效,但是有观众指出,片中的部分特效场景很明显能看出合成的痕迹,演员们像是在一块大的彩色幕布前演戏。其实,这是导演故意的,“在这部电影里使用视觉特效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从本片里感受到如画的诗意,所以我们让本片看起来像一副油画。就像《乱世佳人》,它给人的感觉就更像油画,而不仅仅是电影。”其实,要让特效看起来逼真很容易,而像《澳大利亚》这般把本可以逼真的特效非要做成油画般那可就难了,导演都这么说了,我们也不用纠结那一亿多美元到底用在哪里了吧。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大规模的奔牛和奔马的场面,我们大可以和陈凯歌的《无极》相似的场面对比一下,因为真的很像。唯一不同的是,《无极》里的牛是假的,而这里的马是真的。为了制造出令观众目瞪口呆的壮观场面,导演巴兹·鲁尔曼足足动用了1500多匹野马,这在当时的难度其实是极大的,因为一种致命的马病毒正在澳大利亚肆虐。当然这1500匹真马花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