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休闲日
3  4  
PDF 版
· 杭州 龙井 秘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 龙井 秘境
文/本报记者 蒋瞰 摄/蒋瞰 姚志伟 图/陈则宁
  清明已过,气温骤升,茶叶随着气温升高而舒展,此前纠结于头茶高价的七嘴八舌终于告一段落了,从龙井43到老龙井,喝喝茶,吃吃饭,走走茶路渐渐成为正题。

  茶路实际上是没有的,但寻的人多了也就显现了出来,有时候,寻茶比喝茶更耐人寻味,不然这鼎鼎有名的“龙井问茶”何来呢?

  龙井尽人皆知,梅家坞商业味太浓,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喝杯茶,再吃几个农家菜,不是没有可能,只需要悉心观察。

  翁家山111号小萍茶楼:

  一城山色半城湖,小萍楼下茶如烟

  车至翁家山,见石阶上书“翁家山111号小萍茶楼”,便一路向上。花木扶疏,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一条狗站在上面,吓得人不赶前进,幸而它也换了方向跑开了。“这里的狗不咬人的”,抬头仰望,一位和蔼的大叔手持扫帚对我笑。

  正要开口攀谈,一模特形象女孩站起身来,“大叔,有水果没?”“啊,水果啊?我看看还有没有。”大叔把扫帚往旁边一放进屋去了。我这才发现,庭院里坐着四个年轻人,两个老外。现在是下午1点40分,白色的塑料圆桌上还有没吃完的土鸡、鸡蛋、青菜,每人面前都有一杯龙井茶。瞎掰中得知,那个要水果吃的女孩是老板准媳妇的朋友,一问,果然是个平面模特,难怪身材爆好,他们在象山的一个学校念书,而这个茶楼已经成为了据点,没课的时候就来坐坐。

  “喏喏,昨天买的。”大叔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盘红提,“反正家里有,一起吃咯。”说罢拾起扫帚继续打扫。

  正说着,一中年女子从厨房走出来,扶了扶老花眼镜,我估摸着,虽然和刻板思维里江南女子该有的纤细不太一样,但她应该就是小萍。

  小萍全名翁小萍,土生土长的翁家山村人,在这山上已经有58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女人好高啊,1米75,加上身板又阔,看上去更加高大。穿着朴素的蓝黑牛仔裤,格子外套,一块蓝色围裙,泡上一杯今年的新龙井茶。我踌躇着,是喊阿姨呢,还是老板呢,要不干脆就叫小萍好了。

  坐在顶楼的露天阳台上,俯瞰杭州,一城山色半城湖。身陷翁家山,左手面是天马山,右手面是五老峰,再偏东南一点就是南高峰,泛着波光的就是西湖,远小近大,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西湖就如小池子一般袖珍。真是入其中目厌绮丽,耳厌笙歌。

  我问小萍,那片红顶的建筑物是什么,小萍说就是茶叶博物馆呀,哈,我一拍脑袋,刚刚还经过的呢!小萍又指着最远处那个帆船状的建筑物,说就是黄龙体育中心,而红红的是浙大玉泉校区,我看了半天只得向她坦白:一点也看不到。小萍笑了,你们才来过几次呀,我都看了大半辈子了。不过那个尖尖瘦瘦的保俶塔倒是一经指点就能看出来。

  暖风吹来,心旷神怡,趴在水泥浇筑的护栏上,或是坐在塑料白色餐厅椅子上,眼望四方,顿生开阔,忽见一辆公交车穿过浓树上山来了,正是我刚才一路前往的路线。小萍说,看到公交车的时候走下茶楼,正好是公交车到的时间。如此悠闲适哉的农家生活,还可以免费欣赏大西湖景致,怪不得那个号称爱好一切美景的日本朋友推荐我来这里,当初他的理由就是,到顶楼去,山色风光尽收眼底。

  在这山上,除了并排开着的凤仙茶楼,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处这样的好地方了。小萍指了指旁边凤仙茶楼阳台上坐着的一女子,“他们是请了雇工的,我们就我和老伴,儿子偶尔回来烧菜。”

  比梅家坞还早的茶楼

  已经成了村里的招牌

  作为翁家山村的子民,小萍和父母还有儿子共四口人分到了2亩多的土地,1990年就开始造了这幢房子,由于漏水,6年后加了个顶,平顶房变成了尖顶,铺上漆了棕黄色油漆的瓦片,也就是如今观景最佳之地。既然造了三层楼了,何不开个茶室呢?小萍老公蔡大叔提议。1998年,翁家山第一个茶楼开了出来,当初就叫龙井问茶,今日在二楼的玻璃窗上还能看到用玻璃纸贴着的这四个大字。

  “当时方圆几百里就我们一家茶楼,梅家坞都没开始呢。”夸他们有远见,小萍虽然直摇头,但还是相当自豪的。她说,那时候老公还在橡胶厂上班,儿子就负责烧菜,自己负责外场。但因为新西湖还没开发,这一带名气远没有今天那么大,喝茶也没有成气候,大概亏了两年,第三年国庆的时候才开始好起来。

  小萍说,自己从来不拉客,也不做广告,好在回头客很多,现在来喝茶的大多也是朋友拉朋友口口相传过来的。自己不拉客,却被别人拉了去,这话怎么说?坐在旁边一桌的凌先生说自己就曾经上过当,一到龙井问茶,就被人拖去,说自己是小萍的侄女,他们本是一家的。本来就想去小萍茶楼的凌先生一听是亲戚,就乖乖地去了,直到过了很久碰到小萍本人才知道压根就不是。小萍说这样的事多了,她听到过很多版本了,有说是小萍的分店,也有说是她亲戚。

  一年四季晴风雨雪

  看不同的景致

  到今年,茶楼开了有11年了,还有一个月,儿子就结婚了,小萍感慨,他再也不是当年帮忙干活的烧菜小王子了,洋溢在幸福中的她还拿出了儿子的结婚照,男才女貌;而茶楼也早已不是当年独树一帜的稀世珍品了。从生产队里的炒茶工到和人打交道的“老板”,小萍说,还真的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把茶楼当作自己的家,主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动手,还帮着招呼其他人,有什么吃什么,就像刚才那个模特女,吃到一半突然想要水果了。

  一楼屋子里挂着的牌匾“宾至如归”就是一茶客的父亲书写了送来的,后来两老去世,小萍每年都会去祭扫。而前几年铁瑛和几个老干部也到过茶楼,在院子里吃了午饭喝了龙井。当时很多人替小萍遗憾:怎么不合个影啊,墙上挂挂也好招徕生意!小萍摇摇头:我没这根筋的。

  就到此了。虽然很多人向她提议过,既然有前院后院,三层楼高,何不开发几个房间作旅舍?小萍始终觉得自己和老公不是贪财之人,生活惬意最重要。“我们都难得才下山,也就是去浙大或者茅家埠买买菜,心里还记挂着茶楼,总不好叫人家等我们吧!”

  小萍说,这地方,春秋天是最舒服的,早晚都好,夏天晚上凉快,人们大多吃过晚饭自驾车来,喝到10点11点的都有,有时候两口子累了就去睡了,茶客走的时候把小萍喊醒就可以了。冬天呢,相对差一点,人们只好躲在有空调的屋子里看看外头的雪景。不过正如西湖,晴湖雨湖各有一番情调,茶楼里也同样,晴天到院子里,小萍老伴蔡大叔种了曲梅、映山红、铁树、茶花,春意盎然;阶梯旁边是好几棵桂花树、枇杷树,秋天香气扑鼻;要是下雨,隔着玻璃窗观一番山雨欲来风满楼也不错,岂不是“小萍楼下水如烟”?

  十几二十块钱一杯茶,葵花籽来一盘,炒几个小菜,就一般的价格,两口子也说不出个具体数目,大多时候他们就是一扫桌面上的菜喊个价格,没人一定要拿出个菜单核对。刚过了清明,茶叶价格也降了,七八百块的收购价。不过小萍跟我们说如果真要自己喝,最实惠就在4月中下旬,老龙井的茶叶性价比最高。

  茶水冲了4次,喝淡了,一晃不觉已经聊了2个小时,起身告别,蔡大叔在阁楼夫妻俩的房间玩电脑打牌,小萍送我下去。光顾着说话,刚才那四个人的残羹冷炙还没收拾,小萍又开始忙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休闲日 C0002 杭州 龙井 秘境 文/本报记者 蒋瞰 摄/蒋瞰 姚志伟 图/陈则宁 2009-4-17 城市假日c00022009-04-1700042;城市假日c00022009-04-1700050;城市假日c00022009-04-17000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