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休闲日
3  4  
PDF 版
· 杨梅岭村:
石路白墙黑瓦房,
唯一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爆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杨梅岭村:
石路白墙黑瓦房,
唯一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爆满

  经烟霞洞一直往下,见杨梅岭石碑,这时又面临两条岔道,一条下坡路一条上坡路,下坡就是杨梅岭村。整治之后,家家户户白墙黑瓦、毛石勒脚、花格木窗、石刻栏杆。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几百年来杨梅岭村一直是狮峰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如今是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一级保护区。

  前阵子这儿刚举办过首届手工炒茶大赛,闹猛得很,村主任应加富说这事的时候特别高兴,好像多年来被龙井、梅家坞压着的一口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

  应主任家在整个杨梅岭村的半山腰,坐西朝东,古人所云的开门见山,应主任一家已经享受了大半辈子了,山上一片浓绿,还能见到有采茶工在忙碌。坐在院子里,喝一杯新茶,可以看到山高头错落有致的民居。

  这里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别安静。“整治后终于是好点了,以前根本没什么人知道杨梅岭村。”应主任说,那时候打车上村子里来,司机不知道怎么走,只好骗他先到满觉陇,再到桂花厅,再告诉他“往前,再往前一点。”慢慢骗上来。现在名气是有点了,不过还要发展,旅舍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当初整治的时候没有各房都带洗手间这样的标准,现在做做农家乐还不错。

  应主任指了指山上挂着红灯笼的一户人家,告诉我们,那家叫“山高头”的农家乐是村子里第一家,也是最好的一家。

  杨梅岭村最高的农家乐

  就叫“山高头”

  虽说是有红灯笼作为标志物,但沿着村子里的小路走上去后就迷路了,红灯笼不见了,只得靠“问”来求助,谁知道大伙儿竟然都不晓得有这么一家叫“山高头”的农家乐,想了个法子,只得问“哪里有吃饭的”,这才帮忙解决了。

  从后门进去,乾龙路132号,看到了院子里的两个灯笼,便知道目的地到了,忍不住抱怨“不好找”。“前前后后人家都知道我这里是吃饭的,但具体叫什么名字他们还真是不知道的。”女主人一听就笑了,她说,村子里的人习惯性地说“到郝大姐家吃饭了!”

  郝大姐叫郝惠珠,就是山高头的老板,黑色T恤,黑色便裤,说话嗓门挺大,做事雷厉风行。杨梅岭村人口不多,只有160户人家,有三个大姓,分别是应、胡、盛,而“郝”姓在整个村子独此一人,郝大姐回忆,奶奶姓应,自己是10岁的时候从转塘一带来的杨梅岭村的,今年是第28年了。

  去年12月,这家名为“山高头”的农家乐开了出来,是整个杨梅岭村的第一家。起这个名字让懂杭州话的人会心一笑,不仅是个名字,连地理位置都说明了。郝大姐说,当初起名的时候,有人建议过叫“阁”“轩”,郝大姐都否定了,“太装了!”后来注册了这个名字。她说,这个地方以前只是茶楼,虽然开了有七八年,但和底下那些一样,以炒茶卖茶叶为主业,客人来了到家里喝一杯,不是正规的茶楼。去年杨梅岭村整治,她觉得,不如就开农家乐吧。

  楼上楼下的房间改为包厢,大大小小共4个,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麻将桌,“村里人嘛,又不大上网,连电视都不怎么看,打麻将谁都喜欢。”郝大姐自己也喜欢,到凌晨都不困。二楼的大包间走出去是一个后阳台,人多的时候可以放上2张方桌2张圆桌,望出去就是我们进村子的路。

  “当初改造的时候,觉得自己住住,两层楼足够了,现在怎么着都觉得小。”郝大姐有点遗憾,她打算把现在自己住的房间改为会议室,自己住到山下娘家去。“你总不能让大家来就是吃饭喝茶吧,很多公司还可以来开会,多好啊。”郝大姐说,开张4个月,杭州西子奥的斯公司就来过几次了。

  赏花、闻茶、吃菜

  来这里用尽你的感官

  和应主任家现代西式的装修不一样,山高头完全是中式的,古民居的窗棂,窗户下是小花架,种了颜色鲜艳的盆栽野花,连屋子里柜子上摆放的都是古玩或者从景德镇买回来的各式茶具,“山高头”三个烫金的字专门请了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涛来题,花了郝大姐七千多元,大家都说她真当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捣腾农家乐了。

  果然是整个杨梅岭村最高的一户,站在院子往下望,整个杨梅岭村一览无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鸡鸣茶树巅,或是狗吠深巷里。翁家山就在右手边,隔了山就是邻村。底下还有村子里的健身设施,能望见应主任家,甚至大理石和水泥砖块拼合成的小路,这是通往九溪十八涧的乾龙路。

  院子左右各一棵麻栗果,围栏曲折回旋。“当时很多人说要把围栏拉直,我就反对,不是那些诗词里都写的么,园林就要这样回折的,有点褶皱才好看。”郝大姐引经据典。其实不难发现,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急性子,但骨子里都是女人的浪漫和细致,不经意发现就连洗手间里的纸巾盒都是小碎花的。

  院侧植杨梅树、茶树和桂花树各一棵,时下大红色茶花已经盛开,而秋天桂花香味扑鼻,既然叫杨梅岭,杨梅树在山下种了许多,之前应主任已经透露,今年若长势喜悦,便会举行杨梅节。

  院另侧有炒茶工正忙碌,茶清香味浓;3岁的狗狗小宝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累了就趴在地上休息,这般坐着聊天真不是一般的舒服。应主任说过,在这里就是身陷“弯弯曲曲的路,叮叮当当的水,重重叠叠的山,高高低低的树。”这显然是出自学者俞樾写九溪的名句:重重叠叠山,高高低低树,叮叮咚咚泉,曲曲折折路。

  正和郝大姐聊着,转头一看,应主任站在了门口,他怕我们找不到就上来看看,顺带“视察民情”,已到吃饭点,郝大姐就留大伙儿尝一下她的农家乐。

  自从开了农家乐后,郝大姐就不像过去只是春天炒茶了,每天一大早开车送儿子上学后就要去买菜,有时候去转塘,有时候去浙大,而茅家埠的菜她觉得不是太好。如果指定要吃什么,还得提前预约,比如鱼头,郝大姐就要专门去浙大买,“那里的白条鱼最好吃。”

  临安请来的厨师做的鱼头一级棒,虽然稍偏甜偏辣,作为下酒菜却非常入味;青鱼干炖猪脚很鲜,猪脚也炖得很酥;倒是小炒有点不尽如人意,郝大姐自己也承认,墨鱼是别人买的,放久了有一股柴味。一边评点,一边郝大姐让厨师过来听,她决定带着厨师去吃吃那些名气大的农家乐,顺道摸索些新菜式。

  只此一家太孤独

  这里的农家乐快成气候了

  晚上7点,院子里收起阳伞,开了电灯,觥筹交错,夜晚的杨梅岭村静谧幽深,凉风习习,郝大姐说,在这里住了将近30年,晚上都没有蚊子的,空调也不用开。居高临下,似乎就山高头一家有点灯光,放眼下去黑漆漆的。也就顺势把这个没路标的问题抛给了应主任。“现在这是村子里唯一的一家农家乐,不过还有15户人家已经提交了申请要开,我们打算设计统一的路牌或者路标。”

  这下,郝大姐倒是挺开心的,终于能有这样一个农家乐的气氛了。

  在“翁龙满杨”这四个村中,杨梅岭村最小,也最不为人熟,目前只有Y3路公交车是到的,但是间隔时间太长,由此,农家乐也发展得最晚。现在唯一的一家山高头,一到节假日或是双休就爆满,雇佣的1个厨师2个服务员根本不够,郝大姐自己和家里人都上也忙得腰酸背痛,因为新鲜,邻居们也都会打个电话,“郝大姐,给我烧100块钱的菜!”

  饭桌上,郝大姐和应主任也相互碰杯,应主任一直在念叨郝大姐是个能干人,现在的山高头也被评为了“示范户”,是村里的骄傲。

  天色渐晚,过了唯一的Y3路公交车的末班车点,应主任说要送我们下山,我们婉拒了,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山色,茶足饭饱,何不尽最大可能领略一下幽美风情呢?

  (下转C04版)  回到杨梅岭石碑那里,沿着上坡路就是宝田庄的翁老伯和陈兰钦当家那里了。前两次已经和朋友开车来过了,当家的见到我开心极了,立即拿出新茶招待。翁老伯仍在继续炒茶,而他们的宝田庄倒真是日新月异,马上就装修完毕。“到五一就能接待客人了。”当家的喜上眉梢。想起前次来给当家的出主意——在顶楼挂一面旗,上书“宝田庄”,还真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味道。

  喝茶聊天,说起来,宝田庄和小萍茶楼还有点渊源,小萍的弟弟叫翁宝成,属“宝”字辈,这么算来,小萍和翁老伯也算同一辈人。要说那个山上第一家茶楼,当家的也都知道,“我们翁家山也就三百多农户,不到一千个人,互相有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著,与外人无大异。虽说今年气候不比往年,雨水也偏多,茶叶收成不算太乐观,但无论是小萍茶楼里的小萍,还是宝田庄的翁大伯陈当家,都怡然自乐。

  你也可以沿着这些路

  “寻茶”,自驾、公交或是步行,不过有时候,工具并非一个绝对因素。最是一年春好处,我们特地为你制定了几条廉价便利的路线,现在去走走,你会被惊艳到,原来除了苏堤断桥太子湾,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有这样一处绝胜烟柳满山头之境。

  

  

  洪春桥——双峰

  从茶人之家到茶叶博物馆,车上的茶叶风景

  以植物园为起点,坐上Y3或27路公交车,自灵隐路经洪春桥“茶人之家”,折入龙井路,两旁茶园显露,茶农耕作,姑娘采茶,眼看着茶的气氛逐渐浓了起来。荒芦水情茅家埠,飞带如虬醉白楼,不往前走三台山路,而是右拐进入双峰。

  从双峰茶博馆出,车路渐入山中,经一十字路口,左为五老峰隧道,右为吉庆山隧道,而我们一路前行,右手边是被茶园包围的墓地,仁人志士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之墓;左手边林深茂密,树影绰约,大有吴冠中所画之袅娜的南方之树的风格。听公交车报站名,南天竺,龙井寺。

  

  

  龙井山园——翁家山

  翁家山村前一口井,唤作老龙井

  翁家山村口有一口古井,围了许多年轻人,他们举着高射筒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也有大人带着小孩提一壶水上来的。后面就是一户人家,女主人站在井边,说这真的是一口老井了,井不大,也就二十多平方米,井内圈粗粗细细深深浅浅的凹槽是当年吊水绳长期摩擦导致。蹲下身来,仔细看才看到外壁从右往左书写着的“老龙井”三个字,题字者叫朱德源,至于他是谁,和凿井年代一样已经无从考证,村民们也都说不出个究竟。不过据说原井正面刻有“龙泉”、“葛洪遗迹”等字,后因翁家山与龙井两村之村民为争夺老龙井之名,改为“老龙井”。

  

  

  翁家山——烟霞洞——杨梅岭

  路人不多,茶农怡然自得

  路不宽,中间黄线划分成了两车道。清明假期,两辆Y3公交车对面对相遇,加上旁边又有私家车,寸步难移,无奈只好动用交警指挥,可想而知该地地貌,走进村子里还能见到青砖黑瓦的徽派建筑群,村民们也都靠茶发达了,家家门口都有私家车。

  过烟霞洞,和上满觉陇交叉口一块“杨梅岭”的路碑竖立,这杨梅岭位于翁家山东南方向,属于九溪十八涧的源头之一。岭下有坞,古称杨梅坞,现为杨梅岭村。如今这一带遍布茶园,早已不见普通杨梅踪迹。

  

  

  杨梅岭——乾龙路——九溪

  有人把这条路称为谈情练车秘境

  全程石子路、爬坡路面,路本来就窄,旁边就是小溪,而且后半段还没有路灯,成了很多玩车族炫耀、练习车技的地方,要在晚上,车手们就关了车大灯,只开双跳灯开了车寻求刺激。也因为人迹罕至,风光秀美,又成了情侣约会的私密之地。

  再下去就是九溪路,可以和从五云山、徐村下来的人会合,至此在九溪公交车站坐上4路或是504路折回市区。

  

  

  杨梅岭——上满觉陇——石屋洞——虎跑路

  如果觉得走九溪路太长且开车不安全,那么可以选择折出杨梅岭村走满觉陇路。这是一条大众化的路,开车也比较方便,下去经桂花厅,当年出租车司机老被忽悠上山的道路。如今也都在修路,不过再下去就是鼎鼎有名的四眼井一带,兰桂坊、江南驿、古杭熏风阁,和市区接近,烟火气息也就浓了不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休闲日 C0004 杨梅岭村:
石路白墙黑瓦房,
唯一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爆满
2009-4-17 城市假日c00042009-04-1700005;城市假日c00042009-04-1700013;城市假日c00042009-04-17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