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E0007版:时尚
3  4  
PDF 版
· 吴海燕:
我们要做
中国人的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海燕:
我们要做
中国人的文化

文/本报记者 李冰 摄/通讯员 任烨
  吴海燕,这个杭州土生土长的服装设计师,1993年以作品“鼎盛时代”获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惟一金奖。从那时候开始,她的忙碌就没有停止过,她去世界各地巡展,她接受世界各地电视台和各类时尚杂志的专访,她出书,她教学,她开创自己的WHY(服装设计公司)。

  10月26日,她现身杭州,带来的是继5年前“东方丝国”大型服装展出后的第二个回合“天下河坊”。仅仅1个小时的服装秀,给大家带来了包括“河坊渊源”、“河坊唱晚”、“河坊山水”、“河坊启明”四个章节共120套丝绸服饰。展出以后,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访问,谈了她从小就开始的对设计的情结,还谈到了她对中国文化事业的无限信心和希望。

  外婆是她的启蒙老师

  吴海燕说她小时候特别皮,女孩子玩的如跳牛皮筋什么的她都不怎么会,男孩子玩的那些滚铁圈、打洋片纸什么的她都会。

  她妈妈是上海人,那时候每次去上海回来,就带很多白色的衣服给她穿。她呢,每次出去玩回来,不到半天时间,白衣服就变黑衣服了,口袋里不是石头就是树叶,还有各种各样的糖纸,什么都往家里带。妈妈就给她取了个“垃圾千金”的绰号。

  每次一到家里,妈妈就把她的所有东西都往消毒水里面扔。吴海燕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浸到水里以后,外婆总是会拿出来贴在窗户上面,干了以后就非常平整,很好看。她就不停地到处去捡,外婆就告诉她哪些已经捡过了,哪些还没有,那个时候就开始知道怎么去收集资料。外婆还用铁丝给她拗了张很小的床,把那些旧的、中间破掉的织锦被套旁边那部分好的剪下来做小的被套被褥,这些都引起了小时候的她对布料,对手工艺的无限兴趣。

  吴海燕还很喜欢捡各种各样的树叶,喜欢闻被子晒过太阳以后春夏秋冬各种不同的味道。小时候,自然界的这些东西都给了她很多灵感,让她很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她说:“这对我们这些搞艺术、搞设计的人是很重要的。”

  中国服装缺少设计师品牌

  谈到设计师,吴海燕有自己的见解:“每一个设计师的牌子,其实都是设计师本人的东西。像伊夫·圣·洛朗,他本人就是很儒雅的,带着眼镜,很知识分子的感觉。他设计的衣服就是给他自己穿的,跟他像的、崇尚他的有一大批人就喜欢穿他的设计。像DIOR的设计师费雷(Galliano之前的设计师),他本身是一个高高大大的人,做事情也很潇洒很大气,他的衣服就是宽宽松松的,也会有一批人喜欢他、崇尚他。还有ARMANI也一样啊,他喜欢休闲的风格,那很多喜欢休闲的人就跟着他走啦。”

  “所以,在欧洲,服装品牌很多都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整体风格是很统一的。现在,国际上能够得到认可的还是个人设计师的品牌,而我们中国还都是企业家的品牌,一般企业家不懂设计,下面的设计师变动了,整体风格也就变了,一动了以后跟随你走的人就不多了。我们的设计师也很难开创自己的品牌,不像欧洲那边只要你的设计好,被人看中了就会有很大的财团,或者有投资公司来投资你。”

  中国人要做自己的文化

  2004年,中法文化年。吴海燕和国内的一些设计师去巴黎,中国设计师的个人专场中她的秀是第一个专场。当时那边正好也在搞巴黎时装周,刚刚在那边看完PRADA秀的一个日本记者,年纪有点大了,估计有六七十岁了。老记者看了她的设计以后用英语在那边对着很多人大叫:“我就觉得她的设计比PRADA的好多啦!”

  吴海燕说:“其实,我知道,这只是距离给她的一种差异感,她觉得欧洲新鲜的好的东西已经很少了,她没有见过中国的东西,就觉得很好看。我们应该带着中国的东西,带着时尚的东西给人家看。虽然我做的秀大都是用丝绸为设计原料的,但是我更喜欢牛仔,喜欢在牛仔上玩刺绣,所有前卫的东西我都很喜欢。但是,每一个设计师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出去多了以后就感觉到,我们中国人把自己的丝绸、麻、羊毛这三块东西做好就足够了。不要跟着人家,人家玩人家的文化,你做人家的文化是做不过别人的,同样,人家做我们的文化也是做不过我们的。”

  

  ●采访手记

  忙碌的人的20分钟

  这次采访,是记者目前为止做过的所有人物专访中时间最短的一次。10月29日上午,记者准时来到吴海燕在杭州的工作室。约好10点的采访,她却不见了踪影。10点15分的时候,她打电话给记者,用很礼貌却又很急的语速说:“不好意思,我就在附近,手头刚刚有点急事要处理,你可以等我一会吗?我大概再20分钟的样子就到”。

  自然是等喽,跟摄影小姑娘两个人一起坐在灰色的大厅里面慢慢消磨时间,拖地的大伯告诉我们:“你们在等吴海燕是吧?她这几天都很忙的,昨天半夜11点的样子还到这里来放东西的。”20分钟,对于我这个等待着的人来说不算长,但也不短,但是对于忙碌的人来说,20分钟也许很快就过去了。吴海燕出现了,带着我们来到了她4楼的工作室。

  采访期间有无数个电话打进来,中途还有人走进来找她。采访的时间也很短,让记者觉得聊得还不够尽兴。但是她真的很忙,忙到记者不忍心去多占用她一秒钟的时间。忙完杭州这一段,接下来她又要飞北京了,除了要出两本关于流行趋势发布的书之外,还要再忙一场秀。我们在这里祝她一切顺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