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阅读
3  4  
PDF 版
· 在柯布西耶
成为柯布西耶之前
· 嫦娥:我本将心向明月
· 格非的入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柯布西耶
成为柯布西耶之前

  在柯布西耶

  成为柯布西耶之前

  

  朱艳/文

  

  《东方游记》的作者是柯布西耶。写这本书时,他还叫夏尔·爱德华雅内莱,是柏林某家画室的普通画工,刚攒下一小笔钱,和友人在中南欧游历。他把旅行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结集出版,就成了这本书。

  即便日后会成为现代建筑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师,但当时,柯布西耶只是来自瑞士乡村、有些土气的小伙子,热情、愤世嫉俗,有强烈的表现欲。在书里,他用蹩脚的法语喋喋不休地讲述了红色天鹅绒的长椅、瘦弱的驴子、收藏艺术品的小老头、一个戴面纱的土耳其女人对他短暂的特殊照顾。旅行中的大事小事,他喜欢的、不喜欢的,一股脑儿塞给你。还有他的表述方式,直截了当,或者说是可以容忍的尖酸刻薄。他说布达佩斯“就像仙女身体上长的恶疮”,直言卡尔曼西尔娃宫殿“真是太丑了”,甚至在看到一些野蛮人用几块料子裹在身上当衣服时,他乐不可支地猜测“平时他们脱衣想必有些困难”。这是个可爱的家伙——请允许我这么无礼——他拥有可复制的快乐:年少自得,期盼不可知的未来,在梦想的温暖里飞奔。这种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轻易获得过,却又轻易失去了。这本书用原生态的方式把柯布西耶被冰冷的建筑史摒弃的青年时代还原,于是,他从正襟危坐的阿波罗神殿回到了日常生活,平凡真实,可亲却不需要可敬。

  对于那些对建筑有所涉猎的人来说,此书更具参考研究的价值。柯布西耶日后庞杂的建筑理念在书中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在一个布拉格的学建筑的大学生对钢铁大桥大为不满时,他立场鲜明地表达了对钢铁文明的喜爱和推崇。他说:“我们则为现代技术辩护……它给建筑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壮阔舞台,在摆脱古典主义束缚之后,人类制造了一些大胆独特的物品。”对居住功能的痴迷、对建筑体和谐性的执着等,在书中也有数量不菲的具体事例。这些零散的旅行感受在本书写成约十年之后,演变成《走向新建筑》中一套完整的建筑哲学体系,并以锐不可当之势猛烈席卷全世界。跨过《东方游记》的梦想之门,他注定会成为建筑领域的精神骑士。当他用冰冷粗暴的机器美学狠狠刺向建筑传统的巨大风车时,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现代生活方式才在钢筋和混凝土摩擦出的刺耳尖叫中慢慢凸显出来。

  作为半吊子的环保主义者,我执拗地反感他那些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等堆砌的庞大怪物,从马塞公寓到朗香教堂,都显得过于冷酷和刚强,缺乏柔情。然而,当我坐在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上享受清晨的第一杯咖啡时,当我站在摩天大厦的顶楼呼吸都市难得的清新空气时,我也不自觉地成了柯布西耶的信徒。正如他众多的反对者所经历的那样,苛责、咒骂,最终还是得接受。那么之于此刻,我手边的《东方游记》,想必更是如此。

  

  勒·柯布西耶,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同时也是优秀的画家、城市规划专家和作家。他丰富多变的建筑作品和激情睿智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作有:萨伏伊别墅(1928-1930年)、马赛公寓(1946-1952年)和朗香教堂(1950-1953年)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