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杭州最有故事的古树
“一切生命无不出自于绿色,无不取给于绿色,最后亦无不被绿色所庇护。”这是沈从文先生对“绿”的赞誉。绿是这个季节的颜色,同时也是杭州的颜色。如今的城市是人类建造的钢筋水泥的森林,只有绿色的树木才能让这个森林呼吸,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长满大树的城市。相信拥有2091株百年古树的杭州,一定比拥有2091幢摩天大楼的城市更有吸引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走近这些百年沧桑的大树。那么,这些百年大树都分布在哪里?杭州年龄最大的古树在哪里?哪里是百年大树最集中的地方?这些大树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
古树1号在哪里
从刀茅巷进去,路边有一棵粗壮的樟树,树显得特别苍老,但非常壮,估计三四个小伙不一定能抱得起来。右边一家饭店的伙计说,这树已经上百年了。果不其然,老树上挂着一个杭州古树名木的牌子,写着它已经有400多岁了。
“唉,这树估计也活不长了。”对面走来一位马大伯,他看记者盯着这树出神,于是走了过来。“这树以前死过一次了,之前树边上有家饭店,油烟机整天对着这棵树吹,差点把树给熏死了。”马大伯说着,抬头看了看树边上那家炒货店,那烟囱里面飘来一阵炊烟。
“小伙子记住哦,这棵树叫古树8号,说不定过几年就少了这个数字了。”
古树8号?杭州的所有古树都是这样编号的吗?那1号和2号古树在哪里呢?好奇心驱使下,记者找到了杭州市园文局的绿化处。
“杭州的古树名木很多,一共有2091株(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内709株在内)。其中千年以上古树有17株,500年以上的称为一级古树,169株;300年以上的称为二级古树,303株; 100年以上的称为三级古树,1596棵。”绿化处处长陈林说,刀茅巷那棵老樟树应该是二级古树,至于是不是古树8号就需要查资料了。据介绍,从1962年起至2002年,分别进行过六次大型的全面普查工作,对杭州全部古树名木都登记在案。看来只要找到了这份登记册,找到古树1号、8号,甚至是年龄最大的古树都不成问题了。
古树名木的登记册对各城区古树分布情况和岁数都记录得很详细,究竟哪棵是古树1号呢?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1号古树,例如江干区的1号古树是棵700年的香樟,在清泰水厂内;下城区的1号古树是500年的樟树,在下城区绿化办管辖内的某条巷子内。
“当时普查时我还没在绿化办,所以到底哪棵才是杭州真正的古树1号,还真说不上来。”陈林遗憾地说道。不过从登记册内发现,年纪最大的古树是棵1420年的银杏,在五云山上;腰围最粗的是棵520年的樟树,身躯足足有920厘米粗,在岳庙附近。
挡在路中央的“死树”
经常穿梭在中河高架下喜洋洋大酒店附近的人都知道,右车道上有棵奇怪的树就站在马路正中央。“怎么不把树移掉,挡在路中央多难受啊,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每次经过这里总觉得特别纳闷。
“这棵树可是我下了‘军令状’保下来的。”西湖风景名胜管委会风景管理局的韩建国说道。韩建国说这事已经蛮早了,1998年的时候,中河路整治到喜洋洋大酒店时,就遇上了这棵200多年的粗糠树。“粗糠树到了冬天就会落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好像死掉了似的。很多人都说这棵树都快死了,移移掉算了。最后好说歹说,树终于保下来了,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棵树必须是活的。”韩建国说,其实那会他自己心里都没底,这棵老树真的太老了,树中央都蛀空了。
每年春天三四月的时候,只要是活的树一般都会抽出绿芽,可这棵粗糠树偏偏跟谁赌气似的,丝毫没有动静。“到了4月下旬,喜洋洋酒店的人就打电话给我了,说这棵树看来真的死掉了,边上的树都长绿叶了,这棵老树一点动静都没。这下把我急的,于是每天下班我都绕路往这棵树前溜达一下,看完后才能安心回家。
“4月30日没动静,5月1日还是老样子,5月2日一点绿色都看不到……终于在5月5日的那天我看到一丝丝的绿芽出来了。”韩建国描述这个过程的时候显得特别紧张。
“你怎么对这个时间记得这么清楚啊?”记者问道。
“你不知道啊,当时见到绿芽的那种心情实在太开心了,真是逢人就想把这事告诉人家。”
两棵古树
与一条路的角力
相对于粗糠树,有两棵香樟既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一棵是500年的,另一棵是300年的,一起长在文晖路与上塘路的交叉口,遇到的同样是中河路整治。
移树,还是改道?在当时满城争说树与路的得失存亡。两棵老樟树都属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但不是珍贵得濒临灭绝的物种,有人觉得为了保它而耗资巨大,不值得;上塘路高架,是当时杭州市唯一的高架路,但高架的发展可能会破坏城市景观,有人觉得为了环保而改道天经地义。于是,这样古树与高架之间的角力开始了。
最后,还是以高架的胜利告终,但为此也付出了大代价,这两棵古樟树连体迁移到了70多米远的文晖路口,为此花了近400万元。
迁移古树,杭州没有过前例,于是专门成立了迁移小组,进行了全国招标,然后才能移树。两棵古树靠得很近,它们的根系早已连在了一起,如果要迁树,那么就必须两棵树联体迁移,这个难度应该是蛮大的。
“想移树,先要探根部,预知存活的系数,然后确定要挖多大的泥球才能不破坏树根。”负责当时迁移工程方案设计和探根的杭州城建园林工程公司盛经理说道。他回忆说,当时他们请了10多名园林人员,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就是不停地挖坑、探根。最后发现这两棵古樟树的须根,南北长度有17米,主根不大,须根发达,迁移后存活率高。
当时移树时也在场的韩建国告诉记者,连树带泥一共挖出来10多顿重,在泥球下面垫了14块钢板,往南迁了90米,再往东迁了60米,最后就到现在文晖路口的位置。种下去的时候,14块钢板只能抽出5块,剩下的9块如果拿掉的话,泥球就会散掉。“所以现在这两棵大树下面还有9块钢板呢,不过懂园林的人说,古树的根系这么发达,不会有什么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