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了几年的公交车,
对早晚的高峰彻底失望,
每次狠狠地堵在路上,脸都挤得变形的时候,
车窗外的自行车却潇洒地飘然而过,
这种羡慕之情每天都要发生,让我备受煎熬。
于是,买了辆旧车。
上坡下坡,感受那暖暖的风,
不再堵车,不用挤车,有固定位置坐,又能减肥,偶尔飙车,也没警察管……
今年“五一”,杭州将出现“免费自行车”。
在它们出现之前,杭州人的自行车情结早已开始荡漾……
骑了30年,我是自行车时代的人
人物:陈月明
代言类型:最普通的自行车上班族
在我很小的时候,自行车还属于奢侈品,邻居家有钱,先买了那玩意儿。他家女儿跟我差不多大,小小年纪还不会骑,就推出来显摆。一次过家家,我扮作她的老公,然后,我说:“既然我是你老公了,那你得给我做饭,你还得把车借我推推。”于是,我平生第一次从女人那里骗到了东西。
本来以为每个人的自行车故事,都是以如此有趣的故事开头,可最后还是错了,至少在陈月明的身上找不到一丝关于自行车浪漫的味道。陈月明,58岁,住在上塘新村一带,骑自行车上下班已近30年。在这漫长的30年中,怎么会没有任何跟自行车的故事呢?
你不信,其实我也不信。
陈月明上班很早,单位要求5点多就要人到。清晨4点多起床,推开大门,踏上自行车出门。他的自行车款式比较老,30年来才换过3辆,一来或许是他保养得不错,二来可能小偷也懒得光顾他的破车。“这辆车用了好多年了,就算拿一个新的和我换,我估计也不习惯。”陈月明言语不多,但看得出来他把车子当成了老伙计,也正是这个老伙计,陪伴他度过了很多朦胧的清晨。
4点多的杭城依然漆黑一片,陈月明从城北出发,独自骑在大马路上,偶然有几辆车子擦身而过,大多是打着空车牌子的出租车。清晨还有一丝露水,就算是晴天,骑完一段路,还是会发现湿漉漉的,于是,他的车上始终都有一件雨披。
堵车、排队等红绿灯……这些事情都没被他碰上。他很孤独地骑着,同个车道上没有人来争,也没有人来挤,难得对面过来一辆送牛奶、发报纸的自行车,他会回过头看上一眼,然后继续他的行程。
陈月明上班的地方在武林广场,从家里到单位需要40多分钟,但有个规律:早上来的时候,能控制在40分钟之内,回去的时候,往往超过40分钟。到单位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他把车推进自行车棚,用手习惯性地拍几下坐垫,那上面还留着一丝他的体温。
自行车对于陈月明来说,是什么?
“它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很健康的方式,至少我不会换它。”陈月明依然回答得很简练。可当周边大部分人都升级为电动车的时候,他依然守着那辆破车。不是买不起,只是不习惯。“电动车?我不要骑的。”
说自行车是种交通工具,那概括得太通俗了,或许在它身上,烙上了很多人的习惯和记忆。
他是自行车时代的人。
夜里,我们骑在龙井路上
人物:青牛牧童
代言类型:玩户外的夜骑族
“据说,女人很喜欢让男人骑车搭她们。有一次,我女友要去个地方,我的车太破,我让我最好的一个朋友骑车搭她去。后来,我们吹了,他们快要结婚了。还是只有车,只有它最忠诚。”青牛牧童说话幽默,就连编个故事,都这么有情调。
青牛牧童是玩自行车圈子的人,是玩得比较休闲的那一种。杭州能把自行车玩得转的圈子主要集中在几个自行车论坛,那些人玩得很专业。“我们主要是玩夜骑,说白了就是夜里去骑车。”黑灯瞎火,骑个车子跑在荒山野外,这就是他的乐趣?
周三或周四,晚上7点,断桥边。青牛牧童穿得很专业,头盔、护肘、护膝……引来好多回头率。“每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是很忙,所以每周都固定约在这个时间。”青牛牧童一伙,平时都维持在七八人,天气热的时候,一起活动的人多一点。
人齐了,GO!哪里比较偏僻,往哪里钻,灵隐、滨江、三台山、龙井等都是他们最理想的地方。“龙井的盘山路,是我们最爱的,每个夜骑的人都去过,地球人都爱那地方。”青牛牧童念叨着,“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你都能看见非常多玩自行车的人骑着公路车、山地车、折叠车,全副武装地在龙井山上飞驰。体力好的可以再来几个来回,乐此不疲。”
自行车爬山坡,有点类似电影《头文字D》,到处都是弯道,不仅考验体力,而且还体现技巧,猛的家伙可以一口气冲上这段山路,据说杭州最好记录在6分多钟。车胎直径多少,车速多少,车子打弯多少角度,这些都有讲究的。
夜骑,速度当然要紧,但这还是次要的。“我们保留着夜骑的节目,主要是感觉这是项不错的运动。”青牛牧童说着说着,有点落入俗套。
夜风吹拂脸庞,车手飞驰而过。边上很安静,车子驶过,能听到草丛中动物的骚动。这里没有都市里的喧闹,没有霓虹灯的光污染,偶然打过来一束车灯,也是一瞬而过。“骑车者的喘气声、自行车链条声……夜骑,最有感觉的就是这里。”青牛牧童安静地描述着,回味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顾城的诗是最完美的总结。
在黑暗中,青牛牧童说除了自己,只有自行车陪伴着。
租车闲逛西湖,常把车老板搞疯
人物:舒瑶
代言类型:租车游西湖一族
不知为何,舒瑶就是喜欢逛西湖。周末的时候租辆小自行车,然后在西湖一圈闲逛,网上流传的几个单车游西湖的路线,她都骑过。“这些线路都已经是小儿科了。”舒瑶有点得意。
西湖边租车有两种,一种是五六块一小时,但必须回到原来的起点还车,押金只要100元左右,或拿身份证抵押也行;还有一种要十块钱一小时,据说西湖边有30多个可以还车子的地方,押金要200元。
可谁能猜到,其实她有点“笨”,最开始时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有一年,她和同事来逛西湖,第一次在断桥边租自行车,还是靠同事在后面推着才上路的。后来要翻过苏堤上的几座桥,她咬着牙冲上去,好不容易到顶了,结果发现下坡更恐怖,只好下车推着过去。“那时候觉得好丢人啊,这么大了连车子都不会骑。”
第一次租车,她学会了骑车,这种喜欢自行车的感觉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断桥边的老板娘都快被她弄疯了,她每次骑车回来都找不到北,只好打电话给租车的老板娘,然后老板和老板娘两人四处找她。
她不仅是个车盲,还是个路盲。
后来一年,她找到了他。两人经常相约一起在西湖边租车。他每次都骑在马路外头,让她骑在里面,不时地张望着。刚开始几个月,两人的约会都定在西湖边,但没有固定的地方,因为每次都是随着自行车到处转悠。“我们停留最多的是在苏堤,因为那里可以看松鼠,把车子停着湖堤边,仰头数数有几只松鼠。”舒瑶把场景说得很浪漫。
后来她自己买了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但仅限于在宿舍和单位之间跑,她依然习惯于跑到西湖边租车骑。“我喜欢西湖边那些车子的颜色,尤其是轮子也有色彩,骑起来好像风车一样,心情随着‘风车’会欢快起来。”这是舒瑶的原话,一字没差。
舒瑶租自行车后来有种习惯,不再跑到西湖里面一带去租车,而是稍微离西湖远点的,类似东坡路这类地方。每次骑完车回来,总是打一辆的士回家,她说不喜欢坐公交车。“我骑车不是为了锻炼,只是觉得是一种心情,骑了一圈西湖已经很累了,打车回家是犒劳一下自己。”